楚剧是湖北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形成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的地方花鼓戏。旧称【哦嗬腔】西路花鼓戏和黄孝花鼓戏,1926年定名为楚剧,迄今近200年历史。
黄陂是楚剧之乡,是楚剧的发源地。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北黄陂因楚剧三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黄陂区楚剧团位于黄陂区木兰大街363号,座落黄陂区木兰旅游景观主干道上,是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下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有演职人员64人,其中二级演(奏)员14人、三级演(奏)员9人。
黄陂区楚剧团始建于1950年,曾被省文化厅授予 “湖北省重点剧团”称号,列为“全省重点联系剧团之一”。建团以来,共挖掘整理、演出传统剧目493台,现代戏122台。创作演出《四下河南》《郭丁香》《一条鳜鱼》《中秋月》《少年花木兰》《少年吴光浩》等一大批剧目,形成了具有黄陂地域特色的楚剧品牌。
这些剧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其中《四下河南》被省电视台和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录制成磁带、光盘,在省内外电台、电视台播放并行销海外;楚剧《少年花木兰》在央视戏曲频道全剧播出20余次,多次参加省、市会演比赛,荣获大奖。黄陂区楚剧团在做好楚剧传承发展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历年黄陂区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黄陂区建党100周年等各类大中型演出活动。
黄陂区楚剧团秉承繁荣楚剧文化,楚剧的编排、演出为己任。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戏曲进校园” 、“文化进景区”等各类演出活动300余场,服务观众50余万人次,为黄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