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山坐落于江夏区纸坊街城西
因山有水分流如 “八” 字得名
其海拔 272.3 米,为武汉长江以南最高峰、
纸坊地区最高山,被誉为 “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山体兼具自然野趣与深厚历史
自西晋起便有佛教寺院
唐宋时为华中最大佛教圣地
还是武昌 “母亲河” 巡司河的发源地
徒步、观景与寻幽属性突出
八分山海拔270余米,有“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之誉,也是武汉南部海拔最高的山峰。自西晋起,佛教便在八分山建有寺院,唐贞观年间,骆禅师持锡杖游方至此见山腰有泉,饮之甘冽,称之为飞锡泉。在该泉不远处,另有一眼泉水,两泉呈八字分流,故将此山命名为八分山。
塔楼高约 90 米,建于江夏八分山山顶,以天气现象 “气旋” 为设计灵感,采用双螺旋形曲面结构,如同 “双人华尔兹” 般旋转共生,塔顶球状天线罩被誉为 “明珠”,因造型灵动被网友称为武汉版 “小蛮腰”。
明代,八分山旁曾有八分湖和八分院。从武昌途经武泰闸注入长江的巡司河就发源于八分山,是为武昌的母亲河。唐宋年间,八分山为华中最大的佛教圣地。在八分山顶,有一块子午石,曾经是清代省会朝山祈雨神石。清嘉庆年间,湖广总督汪志伊亲至山上祈雨,并于子午石正面镌刻“八分山之神”,左边刻“子午石”。
春季:山峦叠翠,山下绿树成片、绿草如茵,漫山野花绽放,形成绚丽花带。
夏季:万木葱茏,鸟语蝉鸣,山林间清风拂面,是避暑纳凉的天然氧吧。
秋季:阳光映照下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植被构成秋日画卷,登顶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冬季:冬雪后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宛如人间仙境,静谧氛围感拉满。

©江夏融媒摄影队 张红霞摄
©江夏融媒摄影队 胡世明摄
©江夏融媒摄影队 舒运平摄
日出 / 日落打卡:子午石平台为最佳机位,晴空时可览湖光山色、城市天际线与巡司河源头景致交织的盛景,需提前查天气预报。
徒步野趣:山林绿道红黄绿三色交织,沿途可赏奇树、听泉声,春季新叶萌发、秋季层林尽染,虫鸣鸟叫不绝于耳。
溶洞探秘:白云洞前洞入、后洞出,洞内钟乳石与石刻相映成趣,夏季避暑尤为适宜,可搭配周边白云桥一同游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