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咀遗址位于襄州区龙王镇闫营村,
是全国首次文物普查时确立的第一批文化遗址
东南距襄阳城区约20公里,
是南阳盆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中心聚落。
凤凰咀古城遗址位于闫营村的东南部,凤凰咀因其地势形如凤凰头部而得名,规模大、等级高、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是南北文化交流通道节点上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凤凰咀遗址地处中国古代南北交通要道——南襄走廊的节点上,自新石器时代早期以来就是中原文化南下、南方文化北上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兼并的前沿。
通过考古调查和勘探,凤凰咀遗址本体位于一处较高的台地上,东、北部有小清河支流流过,西、南有一周地势较低的洼地围绕,使之形成一周类似环壕的防御性设施,符合环壕中心聚落的特点。
同时,其外围发现了多处附属遗址,现被多条水沟和小清河围护成一个大的“环壕”聚落群,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遗址里的石斧、石凿、石纺轮,灰坑里的鸡、猪骨头,圆形房址,水稻遗存,城垣与城壕等,拼凑出一幅4000多年前人们生产生活的画面。
考古勘察
从陶器特征分析,遗址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属性包括南方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及中原的龙山文化,最晚或可至二里头文化初期,并有后石家河文化的因素。
遗址早期是南方文化居统治地位并逐步向中原地区发展的趋势,而到晚期则受中原文化控制、但仍保留一定南方文化因素的特点,这一趋势正与中原尧、舜、禹集团先后向南方扩展势力即“征伐三苗”的历史进程相吻合。
凤凰咀城址的发现及确认,不仅将襄阳的城址发展史大大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更是扩展了长江中游乃至中华文明进程比较研究的新视野。
作为南北文化交流通道节点上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