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江西省级非遗小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景点
江西首座以乡愁理念为主题文化旅游景点
龙溪村原是以血缘关系聚族而居而形成的,
这里的民居颇具特色。多为单层木构架结构,
围以马头山墙封火。清一色的青砖灰瓦。
— 石拱桥头 —
观音阁 — 歇山顶二重檐楼阁式
— 文昌阁 —
文昌阁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在祝氏宗祠右侧。
高 12.3米,占地面积 475平方米。
虽不像祝氏宗祠那般注重装饰,但却有它独特的建筑特色。
屋顶为三重檐歇山顶。高耸庄重,古典轩昂。
阁内采用柱网架构,四根粗大的中柱,
配以金柱、檐柱,形成柱网支撑梁架。
这种整体框架结构具备一定柔性,发生地震时,
会通过自身框架的弹性变形,分散、
抵消地震能量对建筑物的破坏,具有抗震作用。
— 祝氏宗祠 —
祝氏宗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占地2500多平方米,中间历经五次增建与修整,至清咸丰九年(1859)全部完工,为山字形重檐歇山顶古典建筑。院落宽阔,内列三进,自南而北,前厅、中堂、后厅一线排列,内置戏台、跑马楼、厅堂、厢房以及“崇德”“报功”两寝。
前厅倚门而进,建立着一座巍巍戏台,台基高1.9米,台宽8.4米,深6.3米。台前左右各立一根方形石柱,上置一对戏珠石狮,形象生动,雕工精致。台两边雀替上均为狮子吊蓝,张牙舞爪,威震百邪,台中的木板屏风镶嵌戏神画像,各种造型别致,制作技艺高超,俨然是一座木雕陈列馆。古戏台前台逢节演剧,后台壁板上留下历代戏班的题词,极具珍贵戏剧史料价值。
戏台正面是天井,宽敞明亮,为大众看戏的剧场。天井而后是中堂、后院和后堂,中堂面阔五直,供族人祭祀及宴会所用,后院两侧左有“崇德”设灵台,敬奉历代祖先灵牌,右为“报功”置祖先功名禄位图像,后堂又有厢房。后院“报功”前有一罗汉松,形如宝伞,擎天而立,树干苍老而遒劲,形状十分好看,迄今已有五百多年树龄。
祝氏宗祠的营造技艺继承了宋代以来民间木作遗风,梁架结构多用穿斗式结合抬梁式,斗拱、门窗、板壁等全用木制,建筑结构采用厅、间结合的大院落式建筑布局。整座祠堂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清一色的花格门窗,古色古香。天花、藻井、雀替、斗拱以朱漆彩绘,赏心悦目。四周廊庑门窗,雕画着一组组花鸟禽兽、人物故事,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吉祥如意,反映了家族自然和睦,孝亲事国的美德与理念。其建筑技艺独具一格,融汇了皖、浙、闽、赣的古建筑风格,被誉为江南古建筑典范。
— 部分遗留文物 —
龙溪古建筑类齐全,有祠堂、庙宇、文昌阁、
民居、桥梁、凉亭、会址、社屋等。
各个时期都有赣东北区域古代村落建筑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