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辖县。东径117°26′-118°00′,北纬27°48′-28°24′,东近浙江,西接赣中,南邻福建,北望安徽,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现辖17个乡镇,161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人口42万,境内主要通行赣语、吴语、及闽南语客语方言岛,基本上为汉族江右民系。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南北最大跨度66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4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71.3%,山林面积250万亩,活立木404万立方米,毛竹面积49万亩,活立竹5000余万根。水能蕴藏量达50万千瓦,已开发和正在开发装机容量16.5万千瓦,是国家第二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铅山地下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铜、铅、锌、煤、石灰石、花岗岩等30余种,全国第二大铜矿永平铜矿坐落境内。
全境分为:南部中低山区,层峦叠嶂,森林茂密;中部低山丘陵区,梯田层层,油茶遍布;北部低山岗地河谷平原区,地势平缓。北境最低处海拔仅40米。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置县。因永平镇西四里有铅山,遂以山名县,隶信州。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县升州,名铅山州,隶浙江行中书省。民国19年至23年(1930~1934),铅山县约60%的地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1949年7月,县治所迁河口镇。河口镇因地处闽浙赣边,有水运之便,形成周围省、县的货物集散地;明清时期商业盛极一时,号称“八省码头”,为江西四大名镇一。
铅山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根据1959年-2007年气象资料统计,2011年平均气温在17.2℃至19.6℃之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6.1℃,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5℃,年均降水量1700至2100毫米,平均年日照为1792小时,年均无霜期25l至27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
全年均可游玩
畲族风情
1、其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裢裹绑腿的习惯。
2、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还插一根银簪,再佩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显得格外艳丽夺目。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
3、畲族婚嫁较自由,畲汉一般不通婚,原有唱山歌定情、说媒、定亲、婚娶等习俗。畲族的婚礼比较简单。男方送一副银手镯,再加一条银围裙链,就算厚礼了。女方嫁妆以犁、耙、锄、柴刀为主,家景好的也有以水牛、牛犊作为嫁妆的。古代畲民迎亲多为“背婚”,清代以后,多为“走婚”,就是结婚那天,新郎前往女家将新娘接至家中。男方除了力所能及的摆酒请客以外,还要唱婚歌;甚至“长夜对歌”,通宵达旦,在不同的时辰对唱不同的歌,直至天晓收“歌台”。
从上饶客源站乘坐“上饶-铅山”的车,抵达终点下车
上饶市--凤凰西大道--龙翔大道--凤凰西大道--S522--狮江大道--人民路--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