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龙南县-概况
取消
龙南县
简介

龙南县,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建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隶属赣州市,东邻定南县,西靠全南县,北毗信丰县,南接广东省和平县、连平县;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 55.5千米;是中国对外开放县,105国道、大广高速、赣粤高速、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已成为政治、地理、交通优势极为突出的江西省全方位开放的南大门。

龙南县总面积1640.55平方公里,辖5乡、8镇、2场、共有11个居委会、94个村委会;总人口32万,少数民族人口600多人,属典型的纯客家县,通行客家语(宁龙片),客家文化和风情浓郁。

美丽的龙南县城夜景

地理位置

龙南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的九连山黄牛石海拔1430米,为全县最高峰,东北部的桃江乡龙村坝海拔190米,为全县最低处。在山地与平原过渡区内,为缓丘陵地带。东邻定南县,西接全南县,东南与和平县相接,东北方向毗邻安远县。

气候

龙南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9℃,一月平均气温8.3℃,为最冷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7.7℃,为最热月。极端最高气温37.4℃,极端最低气温-6℃。无霜期历年平均 286天。其中以桃江、渡江、程龙、临塘、南亨、杨村、里仁、关西等地280~290天为最长。年平均降雨量1526.3毫米,最少年 1020.8毫米(1963年),最多年2595.5毫米(1975年)。

历史文化

春秋时期,龙南地属吴。

前203年(西汉高帝四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

前201年(西汉高帝六年),析淮南国置豫章郡,领18县。龙南地属南壄县,隶属豫章郡。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龙南地属南康县,隶虔州。

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复改南康郡为虔州。龙南地属南康县,隶虔州。

953年(南唐保大十一年),以信丰虔南场置龙南县,隶虔州。据《龙南县志》:因县境北有龙头山,县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据《郡县释名》:以县位居百丈龙潭之南,定名龙南。

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又改虔南县为龙南县,隶赣州。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并龙南入信丰县,隶赣州。

1569年(隆庆三年),割龙南县高砂、下历、横江3堡地并安远、信丰县割地共建定南县。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割龙南大龙、新兴2堡地并信丰县割地建虔南厅。

1912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龙南。 1914年(民国3年),划全省为4道,龙南县属赣南道。

1932年(民国21年),划全省为13个行政区。第十三行政区辖龙南、虔南、定南、安远、寻邬5县,驻龙南。

1934年(民国23年)春,改赣南政务专区为第九行政区,龙南县属之。

1935年(民国24年),缩改全省为8个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辖11 个县,治所赣州。龙南县属第四行政区直至1949年解放前夕。

1949年8月19日龙南解放,隶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9月,改属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州分区。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南行政公署。

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龙南县改属赣州市至今。

最佳旅游时间

龙南县旅游资源丰富,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传承。

太平桥

关西新围

小武当山

风俗习惯

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 “中国·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由中共龙南县委、龙南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龙南县委宣传部、龙南县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自2008年开始每年10-11月份在龙南县龙翔广场举办一次。随着中国·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不断发展,逐步提高,不仅成为集中体现龙南客家围屋文化品位、开放意识的文化盛会,成为赣州地区知名的品牌性节庆活动,也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大型节庆活动。每年的文旅节开幕式都会邀请到众多海内外著名歌手、主持人、歌舞团等文艺界人士参加。

公交路线

1.赣州—在赣州汽车站坐“赣州-龙南”大巴车,抵达龙南站后下车。

2.赣州火车站乘坐1505 /7215/ 7215 /K115次列车,在龙南站下车。

自驾路线
1.赣州-大广高速-龙南北枢纽-京珠线-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