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林县)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昆明市东南部,县城所在地鹿阜镇距省会昆明78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6镇1乡,89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县内居住着汉、彝、苗、壮等20余个民族,常住人口24.4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4.7%。
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昆明市东南部,属昆明市所辖的远郊县。东部和南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弥勒县接壤,北部与曲靖市陆良县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昆明市宜良县毗连。
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31.6℃,最低气温0.8℃,降水量954.2毫米,日照时数1616.6小时,总蒸发量1765.2毫米,无霜期263天。
在石林县境,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生产和生活。到春秋战国时期,路南与滇池地区的古滇人一道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器文化,社会也随之步入了有阶段的部落奴隶制社会。
秦代以后,汉文化被中原移民不断传到祖国西南边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路南设立谈稿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昭、大理国时期,世代生活在路南的落蒙部得到发展壮大,成为三十七部中的强大力量。元初置为落蒙万户府,其辖地达弥勒、陆良、师宗等地。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政府设立云南行省调整政区之机,将落蒙万户府消弱为州,并命名为路南州,下辖邑市、弥沙二县,隶属于澄江路。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并弥沙入邑市县,路南州领邑市县。明因元制,仍设路南州,隶属于澄江府。1490年(明弘治三年)废县入州。清代仍袭明制。
1913年(民国2年)废州设县,始称路南县。先隶滇中道,后废道隶于省,1948年(民国37年)又隶于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属曲靖专区。1956年成立路南彝族自治县,至1958年被裁并入宜良,1964年始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建制,仍隶属于曲靖专区。1984年路南彝族自治县划归昆明市管辖。
撒尼人自称“尼”,据云、贵、川各地彝文文献史糊己载,“尼”在古代是父系社会的一个强大部落,后来分化成若干部落。据有关专家研究,现在彝族许多支系如“纳苏”、“诺苏”、“聂苏”等称谓也是由“尼”音演变而来的。“撒尼”是他称,汉文史志中又称“撒尼”为;“撒吕”、“散民”等。
全程1小时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