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概况
取消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简介
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北、铜仁市西部,地理位置处于为东经108°17′-108°48′,北纬27°35′-28°28′之间。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印江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1个乡,截至2014年,印江县通车里程达到1532km。印江县河流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达12.5亿立方米,印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55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截至2012年年末,印江县常住总人口43.76万人,印江县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等25个少数民族,印江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印江河、车家河、乐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沟河等,印江县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梵净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13年,印江县完成生产总值48.1亿元。
地理位置
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之铜仁地区中部, 其东北部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县,东南部与江口县,南部与石阡县,西部与思南县等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7′-108°48′,北纬27°35′-28°28′。印江县南北长83.6千米, 东西宽49.4千米,总面积1969平方千米
气候
印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55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室外风速0.9米/秒,夏季:室外风速1.0米/秒,年极大风速(定时):12米/秒,极端最高气温:39.9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9.0摄氏度,冬季大气压力:969.1百帕,夏季大气压力:953.0百帕,最热月、最冷月:热7月,冷1月,年平均有霜期:74天。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印江之名源于唐开元(713—741),唐代初期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思王县”、“思邛县”,明弘治七年改设“印江县”,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印江县”。相传从“邛江”改为“印江”,是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当年地方官员向皇帝呈报印江政况,皇帝一时没注意,把“邛”字认做“印”字,脱口而出。天子发话,金口玉言,于是中国历史写进了一个“印江”。[1] 
历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建立思王县,治今县境东部,开元四年(716)置思邛县,治今印江镇甲山村。天宝元年(742),思王、思邛县隶宁夷郡。五代时属黔州。 宋废思王、思邛2县,设朗洞和思堡,为思州地。建炎元年(1127),改隶夔州路。建隆元年(960)废思邛县为邛水县。
元代,印江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地,境内建思邛江、朗溪、厥册三长官司。建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隶顺元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隶湖广行省。
明初为厥册蛮夷长官司,保持朗溪、思邛江长官司。洪武年间改厥册蛮夷长官司为朗溪蛮夷长官司。明弘治七年(1494),废思邛江长官司、朗溪司,设立印江县。
清道光十年(1830),废朗溪蛮夷长官司,并入印江县。
民国二年(1913),隶属贵州省黔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废黔东道,由省直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贵州省第六行政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隶黔东南师管区所辖。
1949年,设立印江县。
1986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2] 
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
最佳旅游时间
1-12月
风俗习惯
土家族婚俗文化: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婚俗文化演变至今,少说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哭嫁歌》是一种女性演唱的婚俗情景曲目,有独唱、对唱,还有众友好姐妹陪哭的群唱等形式;音域只有五度,调式是汉族商调式,也有徵调式的。


印江狮子灯:

印江狮子灯舞狮2人,牌灯1人,宝灯或灯笼1人,有的灯班扮带面具的笑和尚和孙猴子各1人,其余大都是备玩重桌子时表演各种杂技的能手。狮子出灯、收灯各种仪式和龙灯相同。演出时,牌灯按白天送的帖子引到各主家。狮子到地,在大门外向主人堂屋俯伏在地,摇头摆尾,抖动头上的铃铛,俟主人对着狮子燃过香纸,拱手作揖,打发钱物后,狮子点头三下,向主人答谢。


苗族宗教习俗:

“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土家族过赶年:

过赶年,即比汉族过年提前一天过年,月大二十九,月小二十八,印江土家人又称“蓑衣年”。据说明代,东南沿海倭寇成患,明朝廷对各地土司官特旨招募土兵。是时,印江土兵供湖广总兵俞大猷征调,按调令要求,土兵往往在腊月底登程,土家人为了能过团圆年,便纷纷提前过年祭祖祭神,为出征的土兵壮行。


印江傩堂戏:

傩堂戏是傩祭法事结束后开洞娱人唱的戏。傩堂戏剧目有正戏和杂戏之分;①正戏,即由唐氏太婆和尖角将军请出锁在桃园三洞中的24个面具,它代表24出神戏,分半堂戏和全堂戏,半堂戏12个剧目,全堂戏24个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