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册亨县,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隔北盘江与望谟县为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乐业、田林、隆林三县相望,西倚安龙县,北与贞丰县接壤,总面积2598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2008年)。
册亨县下辖9镇5乡,境内有大田河大峡谷,板其温泉等景点。2013年,册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4亿元,比2012年增长17.6%。
地理位置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介于北纬24.71°~24.94°,东经105.79°~106.05°之间。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交汇的夹角地带,东隔北盘江与望谟毗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田林、乐业、隆林三县相望,西北与安龙、贞丰两县相接,国土面积2598平方公里。
气候
册亨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1514小时,年均气温19.2℃,极端最高气温36.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45天,年均降雨量1340.7毫米,无霜期345天。主要特点是冬无严寒,夏季炎热,夏湿春干,雨热同季,春暖早、秋凉迟。
历史文化
夏属鬼方,春秋属国,战国属大夜郎国。
秦属大夜郎国地,汉属谈指县,梁属东乌蛮地;唐代先后属矢部东端地、罗甸国地。
宋代先后属广南西路、茂龙羁糜州、泗城州。
元代属那历州。
明代属广西泗城州江外甲。
清代先后属安隆洞长司、西隆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设置册亨州同。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册亨州同改称理苗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改称理民州。
民国三年(1914年)废州制,设置册亨县,先后属贵州省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区专员公署分别驻安顺、兴仁)。
1951年5月16日成立册亨县人民政府,先后属兴仁专区、兴义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1957年8月,国务院批准县人民委员会由册阳迁往者楼建新县城。1958年12月29日,撤销册亨县建置,并入安龙县。1961年8月18日,恢复册亨县建置。1965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册亨县,改设册亨布依族自治县,仍属兴义地区。1981年9月21日,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划归新置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时撤销自治县建置,改设册亨县。
最佳旅游时间
1-12月
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
布依族每个村寨少的十几户几十户,多则可达数百户;同村寨的成员大都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因而一个村寨或一片地区往往都是出自同姓或同家。布依族民居在住房南面或前后侧面用当地特产的凤尾竹铺建供晾晒作物或衣服的阳台,住房的正堂屋内普遍都设有“挂壁式”或“香案形”的神龛,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和祖家牌位。房屋两厢分隔成灶房、寝室或客房,不论是平房或楼房均在室内设火塘,主要作烤火之用。
布依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时当地布依族群众通过布依戏剧演出活动,祈求达到驱邪镇妖、来年风调雨顺的目的。布依戏表演时有固定的程序,一般由祭祀、请祖师开箱、降三星、打加官、正戏、扫台、封箱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戏是主体部分。正戏的剧目包民族剧目和移植剧目两类。民族剧目以讲述布依族传说故事为主,有《三月三》、《六月六》、《罗细杏》、《人财两空》等,唱、白均用布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