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素有“金周至”之美誉。境内有道教文化发祥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的楼观台,《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世界第一大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西安市区最大的供水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辖22镇376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灌溉面积53万亩),常用耕地50万亩,全县总人口67.2万(农业人口60.8万人)。
周至县地处关中西部。距西安市区6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9′-108°37′,北纬33°42′-34°14′;东依白马河中心线与户县为邻;南依秦岭主脉与佛坪、宁陕交界;西有界碑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北凭渭河与武功、兴平县和杨陵区、扶风县相邻。县城与附近各地(以公路线为准)距离:东距户县、周至界32.5公里;西距眉县、周至界17.5公里;最东部与户县交界的是尚村乡的宋滩村;最南部与宁陕县交界的是板房子乡的光秃山、与佛坪县接壤的是厚畛子乡的光头山;最西部与眉县交界的是竹峪乡境内的鹰咀石;最北部是与兴平县交界的尚村乡的马寨滩。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楼观台创始于西周,在魏、周、隋、唐各朝,都对皇室信道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鼎盛于隋唐,衰落于宋金,毁于宋末,振兴于今。传春秋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又名说经台。晋惠帝曾广植林木,并迁民三百余户来此守护。唐朝臻盛,武德七年(624),唐太祖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大加营造,唐玄宗时再次扩建,使其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宋朝以后屡次重修。清末时,宗圣宫已废毁,唯说经台(老子祠)保存完整,其他建筑系明、清、近代所建。
近年来,曲江与周至合作打造道文化旅游区——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分为道文化主题公园区,财神文化主题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及旅游地产区四大区域。依托仙都祖庭、老子文化、财神故里、道教宗法、生态田园等核心资源,建成集文化传承、宗教朝拜、观光游览、生态旅游、养生运动、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审美娱乐于一体的世界道文化圣地、财富文化体验目的地、生态旅游开发最佳实践示范区以及西安市重要的休闲度假功能区,成为陕西关中旅游产业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黑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河(古称芒水)源头,周至县境内,园区森林茂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倘佯其间,另有傥骆道、营盘梁、钓鱼台、大蟒河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公园有四大景区,100多个景点。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旅游示范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黑河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峪黑河森林公园相连,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总体目标。老县城保护区地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中心位置,可将太白山、黄柏塬、佛坪、长青、周至等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将几个岛屿化、斑块状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对秦岭脊椎动物种群,尤其是大熊猫种群的基因交流和种群复壮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区内复杂的生境条件,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进行生物资源、森林生态、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森林土壤等多学科研究和教学实习基地,也是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和天然实验室。
规划面积63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植物园,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区10平方千米,珍稀动物迁地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16平方千米,生物就地保护区575.31平方千米,复合生态功能区37.69平方千米。发展S107省道旅游专线和田峪河游览区两个主轴,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科普、历史遗迹和现代文化展示、自然生态和生物科技旅游三大基地,突出山野园林景观、生物保护示范、道文化圣地、现代文化展示和著名绿色品牌五大特色。。
周至在尧舜代时,即为古骆国,夏属古雍州,商称郝国,周秦之际,置之内史,地属京畿,汉武置县,即名周至,相沿至今。
《县城八月二古庙会》也称周至县城隍庙会。周至县城隍庙建于明朝初年,庙建成后,每逢六月初一和八月初二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这一宗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1987年众信徒捐资重修了城隍庙。在八月初二唱大戏、扭秧歌。主要以烧香敬神活动为主。众信徒祈求神灵赐福给他们。
《马召十月十古会》马召十月十古会的历史悠久具体起源无法考证。马召是秦岭脚下的一个大镇处在山区平原交界处,也是通往深山的大路,每年十月十,山区农民就把他们的山货拿出来卖,再买些过冬物资。唱大戏十天十夜,锣鼓、秧歌震天响,物质交流,人山人海,过会人数达十万余人。
《二月二庙会》位于哑柏镇仰天村,相传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太白山采药时,路过哑柏为民治病,又在哑柏授徒传医,哑柏百姓深受其惠,感思戴德,后唐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当地百姓设药王庙,每年祭香火不绝,以药王生日二月二为药王正会日,会期三天。上纸伙,祭药王,耍热闹(社火,秧歌,锣鼓,焰光,唱戏,)物资交流,(刺绣品,生活用品),参与人数达两万余人。
周至猕猴桃是产于陕西周至的猕猴桃,周至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 者的混合。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品种多样,其鲜果及加工品 获得国际国内多项大奖,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周至猕猴桃取得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
周至猕猴桃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周至县为全国唯一 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全国60%猕猴桃鲜果产自周至,在全国80%的猕猴桃果干产自周至,2013年陕西周至 猕猴桃获“中国航天事业支持商”冠名权,并借助航空技术优势,开展猕猴桃太空育种实验。
周至山茱萸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色鲜、个大、皮厚、药用成分高等特点,被中医药学界誉为 药用植物中的“活化石”。
周至山茱萸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周至县陈河镇、王家河镇、板房子镇、厚畛子镇共4个镇。截至2014年,周至山茱 萸现已形成2万余亩的种植基地,种植农户达1200户,年产优质山茱萸近400吨,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老县城竹林山庄 :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
楼观印象酒店 :西安市.周至县.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周至楼观台正对面)
大秦漂流 :西安市.周至县.秦岭关中环线耿峪峡谷内
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北濒渭水,南依秦岭,东西和户县、眉县接壤。距西安市区 78公里 。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土肥水美。南部是重峦叠障、具有神奇色彩的秦岭山脉。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 13.2℃。
大巴:西安市汽车站有班车直达周至,行程约2小时,票价12元。
自西安驾车,途径连霍高速公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