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土家人十分看重“过社”,家家户户乐此不疲,过社时,都兴做香喷喷的社饭。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及清代《潭阳竹枝词》“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等诗词就是对土家人“过社”的真实写照。
社饭的制作方法是: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糯米(可掺部分籼米,但需先将籼米煮成半熟后掺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秀山社饭乃食中一绝,既有腊肉的薰味,又有野菜的清香,独特的风味很受人们欢迎。在秀山,社饭已成为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