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阁皂山旅游风景区 20张
阁皂山旅游风景区 一千多年的道教和中药文化
5(4条评论)更多评论 宜春市·樟树市·葛玄路阁皂山旅游风景区 营业中,1月-12月,8:00-17:00
推荐理由
阁皂山风景区——俗称阁皂山,亦有称葛岭。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逶迤绵延二百余里,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号称“清江碧嶂”。

阁皂山风景区

赣鄱大地的天心地胆之处,嵌立着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就是享誉中外的道教圣地、中国药都、酒乡、盐化城——江西樟树。在这块物华天宝,丰润和美的大地上,樟树閤皂山传承着一千八百年的道教文化和中药文化。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隅,俗称阁皂山,亦有称葛岭。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逶迤绵延二百余里,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号称“清江碧嶂”。阁皂山旅游景区内含50多个景点,每个景点都群山环抱、神秘传奇;有20多个活动和观赏项目,它有老中青少四代人的修身养性、戏耍游玩、养生度假内容,也有药道文化、药道圣手、达官显贵的传奇故事。

阁皂山风景区

阁皂山是中国药都——樟树药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是道教灵宝派祖庭。周围绵亘二百余里,10多万亩(6860公顷),史称清江碧嶂,境内群山环抱,形似云天楼阁,层峦叠翠,色如青黛墨染,以“形阁色皂”而得名。公元202年(距今1800多年),著名道学家葛玄来到阁皂山采药炼丹、布道行医,演灵宝道义,而使阁皂山逐渐名播天下。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御封它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宋理宗敕封赐名阁皂山道观为“大万寿崇真宫”(1246年),宋朝时阁皂山与南京茅山、贵溪(现鹰潭)龙虎山并称为全国三大传箓圣地。元代曾与庐山齐名。

古人云: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到樟树不齐。


阁皂山风景区

阁皂山不仅曾以道医著世,而且其山川风光,胜景天成。皂山境由骆驼、太极、玉女、凌云、丁仙诸峰环抱,中为腹地,诸峰高多为海拔500公尺左右,唯凌云峰海拔802.7公尺。登上高峰,极目四望,峰峦叠翠。阁皂山土良水清,林青竹翠,雨水丰沛,气候宜人,有“夏眠需盖被,寒冬鲜有冰”,“著衣台上三冬暖,鸣水亭前六月凉”之说。阁皂山自古就以其山川之秀、宫观之丽、峰岩之奇、古迹之异、传说之神、药源之富吸引墨客文人争相游览,道家羽士归隐修真。唐玄宗、宋仁宗、朱世宗、光绪、张天师、葛玄、葛洪、丁令威、文天祥、朱熹、解缙、杨延鳞、聂友、杨无咎、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德、彭德怀等都曾躬临其盛。2001年阁皂山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


当年,葛玄在阁皂山修炼时,常在桥头迎来山求医问道、采药炼丹的各路“仙人”,此桥因此命名接仙桥。桥四周峰峦迭翠,茂林修竹,岚霭蒸腾。桥下溪流澄澈,卵石历历可数,山花吐秀,轻风拂来,让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阁皂山风景区

接仙桥


相传,九龙子沿九龙洞窜到此无名溪,看到许多老翁在捣药诠道,许多老妇在选药洗药,看到一对青年男女,伸长脖子接吻、搂抱,如同天鹅交配的形态,很伤风败俗,九龙子一怒之下,把这对青年男女变成形似天鹅,但不能飞翔,只能以水为生,在人间为人们繁衍后代,改善人们的生活,这就是现在的鹅。从此,该溪就叫鹅溪。

阁皂山风景区

鹅溪


一天门是进入阁皂山福地的门户,始建于清光绪二年,即1876年重建的。由八棱柱、横额、雀替、方础组成,呈门字形,全为绿豆石建造,高7.17米,宽4.30米。石坊上部面南横书“一天门”三字,北面按唐高宗御赐封号,镌“三十三福地”五字。穿过石坊,拾级而上,浓荫夹道,仰望上空,但见天留一线,故又有“一线天”之称。当年宋代理学家朱熹第一次登临阁皂山讲学曾在此停轿歇息。他看见两旁高山挺秀,古木参天,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而感叹地说:“此真乃一‘天门’也!”嗣后,就捐钱在此建了这个石坊,并命名、书写为“一天门”。门上横额面南横书“一天门”,北面按唐高宗御赐封号,镌“三十三福地”五字。

阁皂山风景区

一天门


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一生最为宠爱贵妃张氏,她与仁宗皇帝心性想通,情投意合。仁宗皇帝对张贵妃很是钟情。可是,张氏24岁时不幸染上天花之疾,找遍了大江南北医药,寻遍了五湖四海神医,都束手无策医治,最后在阁皂山治好。在她48岁去世后,宋仁宗竟以皇后之礼处理丧事,并追封为温成皇后,结果出现一生一死两皇后,可谓旷古为见。为了纪念阁皂山药道和他走过的这条路,宋仁宗赐封这条路为“御修路”(又叫帝王大道)。

阁皂山风景区

御修路(又叫帝王大道)


在阁皂山瀑布泉的下方,有一个方圆只有丈许的小潭,名为投龙潭。潭不大,但潭的四周怪石峥嵘,瀑布泉水夹着飞沫,像一条白龙窜入潭里,此潭因此得名“投龙潭”。

阁皂山风景区

投龙潭


传说此亭是九条龙听到瀑布的咆哮声,以为是天庭倒塌,跑到此处观看,发现是瀑布作怪,哈哈大笑起来,后来人们在此建了此亭,供世人游此休息。赏瀑布“潭水飞流直下,似龙投潭入水”,修养身心,故称此亭为龙亭。

阁皂山风景区

龙亭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来阁皂山讲学时,经过瀑布泉,看到泉边有一貌若天仙、手持荷花的女子,惊得目瞪口呆,一不留神从轿子上掉下来,当他爬起来后,看到该女子对他微微一笑,轻盈地走进了瀑布中,于是感叹这里清江碧障、环境优美,梦寐以求的仙女都在此出没。后人为纪念这位大学者见到美女也会失魂落魄,便在此修建一座小桥,名为朱熹桥。

阁皂山风景区

朱熹桥


鸣水台与下游的鸣水桥都因上游的葛玄憩息源头水、九龙洞汇穿桥孔向南直泻山谷,跌岩击石,响若雷鸣而得名。亭中所立的石碑,上面字迹是朱熹游览阁皂山后手书诗句。

阁皂山风景区

鸣水台


阁皂山一沫溪水,在幽谷中激湍,从北向南,冲岩直泻,恰如飞泉,形成了一条多级瀑布,这就是唐宋时被誉为“天下第三泉”的瀑布泉

阁皂山风景区

瀑布泉


鸣水桥是江西省三座宋代石桥之一,与庐山的观音桥并称为姐妹桥。南宋宰相文天祥到阁皂山,并手书“鸣水桥”三字以志桥名。往桥孔里看,拱壁两侧刻有“大宋政和元年辛卯岁阁皂山道众化缘信,人财物建此石桥至四年冬至日毕工谨题”34个如盘大字,迄今已历九百多年,字迹仍清晰醒目。鸣水桥是名胜古迹,也是古建筑的宝贵遗产。在2006年,鸣水桥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阁皂山风景区

鸣水桥


相传有一天,葛仙翁与众仙人采药归来,经过一座小桥,由于前面湿滑,有一仙人不小心摔了一跤,葛仙翁赶紧赔礼道歉,从小溪捧起一掬清泉,含在口中吐在前面,立时出现了许多如同刀刻斧凿的“梅花形”痕迹。清末黄石屏擅长用金针治病,曾用飞针为慈禧太后治病,治愈了袁世凯的偏头病,他青年时曾在阁皂山从道人那里学习运针气功,成名后,捐款建此亭,起名“噀石亭”。

阁皂山风景区

噀石亭


梅花桥原是一座无名小桥。也因前面葛仙翁嘤水于桥面;光滑的桥面上立即出现些许梅花状图案而得名。这小桥现在有时还会送出阵阵梅花幽香。山民说,这香味是桥上梅花受到仙翁仙气感染而散发出来的。

阁皂山风景区

梅花桥


相传有一天,葛仙翁与众仙人采药归来,经过一座小桥,由于前面湿滑,有一仙人不小心摔了一跤,葛仙翁赶紧赔礼道歉,从小溪捧起一掬清泉,含在口中吐在前面,光滑的桥面上立即出现些许梅花状图案,人们把小桥叫梅花桥,在梅花桥旁建立此亭,称为梅花亭。

阁皂山风景区

梅花亭


桃花树、红梅树、樱花树及后面将看到的百草园,把它叫做百花苑。这是葛仙翁当年为了迎接宾客,增添阁皂山美景,使宾客心情愉悦栽种100多种花草树木的地方。百花苑与瀑布泉、朱熹桥、鸣水桥、梅花亭是青年男女最佳摄影、拍照的地方,并称为“五绝胜景”。

阁皂山风景区

百花苑

交通指引
开车线路:

南昌出发,进入南昌绕城高速公路,之后朝新余/吉安/长沙方向,进入沪昆高速,从樟树/八景出口下高速,之后朝樟树方向前行,后进入葛玄路,根据指示牌找到景区

乘车线路:

南昌乘坐T147/T146次列车 , 在樟树站下车,之后乘坐樟树到店下的班车,然后在店下座店下到阁山的车(一天为早上和下午各一班车)

游客点评
还没人评论,快来霸占我呀!
更多2条点评
我要点评
商户问答
  • 爬到山顶要多久?有观光车吗 2017年10月21日 14:19
    1 回答
我要提问
取消
免费获得我的商铺 服务+工具,快速营销 推荐乡村吃住玩 顺手推荐,稳赚红包
大客户价 再返积分 激活条件:单笔订单满20份,且满2000元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