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楼位于远安花林寺镇金家湾三峡灵芝谷内
徽派风格建筑的优雅贯穿百年
徽派风格的魅力之大,具有独一无二的气息
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古老的中国建筑文明中
高安楼,又名太师楼,系清代徽派古建筑,也是我国单体最大的古徽派建筑,2015年4月,因文物异地保护从安徽黄山整体搬迁至此,并按1:1的比例复建于远安县花林寺镇。
高安楼的故事要从300多年前一位名叫汪由敦的清朝官员说起,他是这座宅子的主人,生前最高做到了吏部尚书,去世后乾隆皇帝追封他为“太子太师”,所以这个楼在安徽的时候又叫“太师楼”,搬到远安后改名“高安楼”。
高安楼系清代徽派古建筑,主楼五进天井格局,辅以厢房三十余间,为我国单体最大徽派古建筑,气势恢宏;整个建筑细节更是处处匠心独运,飞阁流丹,雕梁画栋,精美大气。
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派建筑料硕大厚实,有的竟采用整块长达6.7米、高1米多,宽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圆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厅柱;开凿出整块10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板作台阶。祠堂的“享堂”、“寝堂”采用一色的名贵木材,如银杏等,称“白果厅”;也有重梁叠架,称“百梁厅”。祠堂大门多作“五凤楼”,高墙翘角,整座祠堂庄严肃穆。
“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这些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在高安楼你能一一找寻,飞阁流丹、雕梁画栋,每一份原汁原味的呈现,都能将你带回三百年前的汪家大院,一睹古徽州的浪漫和诗意。
从300多年前的康乾盛世走来,高安楼的每片砖瓦都在为我们讲述古徽州的风流往事。今天的高安楼,用古楼演绎古戏,用古戏传承古礼,属于它的故事已经流传了300年,属于它的故事却也刚刚开始。
在高安楼内品茶。千秋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在茶杯中升起的亦真亦幻雾气里,古楼品茗也是一种雅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