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萩芦溪大桥 8张
萩芦溪大桥 历经沧桑的古桥
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旧萩芦溪大桥 营业中,1月-12月,08:00-18:00
推荐理由

1、桥最早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由兴化名医谢明远捐资劝募,在溪上建第一座石桥。

2、屡毁屡建,和当地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


萩芦溪,它发源于广业山区,然后由北而南,一路汇集了众多的溪涧,到得萩芦境内,变成了一条宽大的大溪流,向东直奔大海。古人便把这一条溪流统称叫萩芦溪。

萩芦境内溪流宽大, 从西向东横穿而过,阻断了萩芦深山的群众到梧塘、涵江、莆田的道路。自古以来,人们都不得不乘小船摆渡过溪。但是,一到雨季,大雨瓢泼,溪水上涨,汹涌激荡,渡船在风浪和礁石之中颠簸,险象环生,船毁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南北交通往往中断。

乡人和商旅都苦苦期盼何时能在两岸之间造一座桥!

清同治年间, 梅阳人江莲溪乡试中举,成为地方上的名人。他到莆田拜师求学、应童子试,到福州参加乡试......多次涉险过溪,对出路过河之难,感同身受,他决心在渡口处建造一座大桥,实现乡人代代的梦想。

光绪初(1875 年),他开始四处奔波,多方募缘,跑遍了涵江、莆田、福州等地。涵江商号老板黄茹乡与他交谊深厚, 二人率先捐金为倡,经过两年左右的共同努力,共募得数千金。

造桥工程终于动土了。江莲溪亲自督造,他将桥址定在溪流最狭窄的地段。召募大批石匠民夫日夜开山伐石,围堰造碷,架梁为桥,历时一年多, 一座数十百米长的大型石梁桥终于建成了。当地群众无不欢欣鼓舞,感恩载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次年,一场特大的洪灾竟将大桥彻底冲毁。

江举人临终前把儿子江春霖、江春澍二兄弟叫到床前, 嘱咐他们将来一定要在萩芦溪上再造一座桥,完成自己的遗愿。

光绪二十年(1894 年)江春霖登进士第,此后一直在京城等地为官,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等职。后升任江南、新疆、辽沈等道监察御史。清末,朝廷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官场上尔虞我诈,你贪我奸,一片乌烟瘴气。江春霖不满奸臣误国害国,于是不避权贵,鲠直敢言,连上数十疏,弹劾权奸陆宝忠、徐世昌、冯汝騤、端方、袁世凯等人。宣统二年(1910 年)正月,他又奏劾庆亲王奕匡窃国弄权,朋比为奸之罪。庆亲王乃当朝摄政王,满朝大臣都为他捏一把汗,然而,江春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久,朝廷将他贬官,他愤而辞官归养。

回乡之日,时值宣统二年(1910)春末,江春霖偕家人来到萩芦溪边,不想,正遇连日阴雨,山洪骤然而至, 江春霖等正好乘小船摆渡过河,他亲眼目睹了破旧的船只在汹涌的溪流和礁石中穿梭摇摆的惊人情景,忽然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遗嘱,心中猛然荫生了造桥的心志。

渡过溪流后,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仔细观察了渡口上下溪流的地理形势, 还特别察看了父亲当年造桥的旧址, 发现这里溪流狭窄,水流特别湍急,桥因此容易被冲坏。而在下游数十米处,河道宽广,水流却相对舒缓。于是,他决定将来就在这里奠基造桥, 大家都觉得十分在理。

然而,江春霖虽然在京为官,但他却是一介清官, 辞官回乡时仅有十几箱书籍而己,可谓两袖清风。造桥需要大量的金钱, 他拿不出。更何况,次年,清廷被推翻了,江春霖从此隐居梅阳,还蓄起头发,穿上道士服,专心在家从事蔬果种植。

民国 3 年(1914 年),莆田下孝义梧塘海堤溃决,三筑不成,当地耆老专程进山盛情邀请他出面董造。为民办事,江御史慨然应承,当即出山主持海堤重建工程。在下孝义,他冲风冒雨,日夜操劳,一直干到次年春天,终于大功告竣。期间他又应邀主持其他公益工程。他不求名利,不计得失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各地群众的广泛赞誉。然而,两年后,江御史却因辛劳过度病倒了。

在家卧病期间,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来不及实现先父的造桥遗愿了,便在病床前,殷殷嘱托弟弟江春澍和几个子女一定要多方想法重造萩芦溪大桥。民国七年江春霖病逝于梅阳故里。

然而, 江家当时的经济状况确实平平,子女们收入不多, 唯有四子江祖筵在涵江开京果行,涉足商界。民国 3 至 4 年,他曾协助父亲主持重建沟尾海堤,筹办建造材料,还多方捐资募款,名声颇响,在涵江商界中声誉很高。

民国 14 年(1925 年)左右,江春澍、江祖筵等发起成立“建筑萩芦溪桥梁委员会”,江春澍任主任,江祖筵任承志,负责具体事务。下设筹备处,有主任、会计、监工等。叔侄二人以江春霖御史的修桥遗嘱在涵江商界、萩芦乡民众中积极募款。涵江大商家陈树霖、陈镜平、陈镜鸿,江口姚文隣,涵江富户曾益斋、名流刘季鸿等先后捐巨金赞襄, 被公推为委员会董事。又联络在漳州、福州、上海及南洋的同乡进行劝缘募捐。

民国 17 年,江春澍、江祖筵在涵江召集建桥委员会诸位董事开会, 公布募缘总金额,共商筑桥具体方案和总体规划。经过反复磋商, 大家一致同意采用西方水泥钢筋揉以沙石浇注的方法建造桥梁。决定从上海、厦门等地采购钢筋、水泥。到上海聘请工程技术专家设计图纸,到外地聘请施工技术人员等。

桥址就定在江御史 10 年前确定的地点。

当年四月,工程正式开工。从外地聘请来的施工技术人员亲自指挥。因为当时机械设备十分落后,工程进度十分缓慢。直到民国 20 年(1931年)工程才全部竣工,前后历时 3 年,一座宏伟高大的萩芦溪大桥才终于建成了。大桥全长100 多米、宽 6 米,高 10 多米,共立 5 个桥墩,分6 个桥洞,横跨在宽阔的溪流之上,显得十分壮观。昔日的天堑,如今变成了康庄大道。

桥成之日,周边群众无不欢呼雀跃,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当年中秋节,建桥委员会在桥畔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大桥落成暨中秋赏月庆典活动。各位董事作为功臣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款待。这一夜好戏连台,鞭炮齐鸣,十音八乐之声此起彼伏,是一个欢乐共庆之夜。

萩芦溪大桥凝聚了山区广大民众数百年的期盼, 更凝聚了江家三代人的苦苦求索和无数心血,令人钦敬!

交通指引
游客点评
还没人评论,快来霸占我呀!
我要点评
商户问答
我要提问
取消
免费获得我的商铺 服务+工具,快速营销 推荐乡村吃住玩 顺手推荐,稳赚红包
大客户价 再返积分 激活条件:单笔订单满20份,且满2000元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