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寻乌县-概况
取消
寻乌县
简介

寻乌县,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居于赣、闽、粤三省交接,东经115°21′22〞-115°54′25〞,北纬24°30′40〞-25°12′10〞。东邻福建省武平县、广东省平远县,南接广东省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定南县,北连会昌县。寻乌县辖7个镇、8个乡,共有 4个居委会、17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长宁镇东阶梯,距省会南昌市560千米,距赣州市240千米。全县南北长78千米,东西宽61千米。总面积2311.38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

寻乌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写下了《寻乌调查》 、《反对本本主义》等篇章。

地理位置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边睡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 是闽一粤赣三省近邻烟火相连的三角要冲。东邻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连广东、龙川县,西毗安远、定南县,北接会昌县。地理坐标为北纬24°30′40″—25°12′ 10″与东经115°21′22″—115°54′25″之间。境内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61公里,总面积2311.38平方公里。寻乌交通便利,距省会南昌市560公里,距赣州市240 公里。

气候

寻乌地处低纬度地区,紧靠北回归线,东距海洋又较近,海洋对寻乌气候起了很大的调节作用,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650.3毫米,干燥度为0.57 。

历史文化

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以前,寻乌属安远县。

清沿明制,属赣州府领辖。

民国21(1932)年,国民政府把江西划分为13个行政区,寻邬属第十三行政区。民国24年(1935年),寻邬属第四行政区。冬,原属安远的雁门堡(今罗珊乡),划归寻邬县管辖。

1949年8月27日,寻邬解放,成立寻邬县人民政府,属宁都分区。

1952年9月6日,撤销宁都分区,并入赣州专署。

1954年5月25日,撤销赣州专员公署,成立赣南行政公署,寻邬属之。

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县名寻邬改为寻乌。

1964年5月 15日,撤销赣南行政公署,恢复赣州专员公署,寻乌隶之。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寻乌隶之。 1999年7月1日,赣州撤地设市,寻乌隶属赣州市。

最佳旅游时间

寻乌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在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 “毛泽东旧居”和“寻乌八景”以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自然风貌而闻名遐迩。“寻乌八景”分别是“龙岩仙迹”、“镇山高阁”、“江东晓钟”、“文笔秀峰”、“ 西献云屯”、“桂岭天香”、“石伞标英”、“铃山振铎 ”。

它们风格各异,其中以龙岩仙迹、镇山高阁、铃山振铎尤为著名。“江东晓钟”原址在县城东门外蛇山上, 2000年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拆除,此景从而成为历史陈迹,如把“云盖岽”列人其中,可成为寻乌的“新八景” 。毛泽东旧居,龙岩仙迹,云盖岽,镇山高阁,铃山振铎,周田客家古建筑。

风俗习惯

“迎故事” 是寻乌县特有的客家民俗活动。所谓“迎故事”,即以历代传说故事、戏曲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情节,进行人物造型。以2个以上的小孩化装成某出戏中的人物,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即故事棚。故事棚为船状木架,用花布、彩布、花环装饰起来,周边缀以密密麻麻的五彩小灯,内铺木板。故事棚由青壮年抬着游乐,由于阵容强大,节目丰富,表演精彩,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寻乌“迎故事”中常见的有“唐僧取经”“白蛇传”“魁星点灯”“桃园结义”“八仙过海”等等。今天,这一活动又有新的创新发展,在传统基础上加进了一些现代人物造型及科学成分,如“火箭上天”等,深受群众欢迎。

公交路线

赣州市出发,在赣州汽车站乘坐“赣州——寻乌”大巴车,到站后下车即可。

自驾路线

赣州市——复兴大道——大广高速——寻全高速——济广高速——瑞寻高速——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