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赣县区-概况
取消
赣县区
简介

赣县区,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千里赣江第一县”,“中国板鸭之乡”,县城是省级文明城市。

赣县

赣县区县城距赣州市区仅5公里,105国道、323国道、京九铁路、赣龙铁路呈十字形贯穿县境;梅林大桥横架贡江。境内有白鹭客家民居群、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晋朝储君庙、清朝文昌阁、人民广场、客家文化城等人文景观,以及狮子岩、金鸡洞、燕子岩、大小湖州、道士庄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

地理位置

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地处东经114°42′至115°22′,北纬25°26′至26°17′之间。

赣县区境域地形属丘陵山地。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迂回起伏,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坐落小坪乡的水鸡岽,海拔1185.2米,为全县之巅。中部和北部多为丘陵,大小河流纵横其间,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湖江乡张屋村海拔仅82米,为境内最低点。

气候

赣县区全境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并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的特点。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1092小时,年均降雨量1076毫米,无霜期298天,四季常青。

赣县寨九坳景区

历史文化
秦汉
秦时为九江郡南壄县地。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县,属豫章郡,县治溢浆溪。
莽新隶九江郡。东汉复为豫章郡。
三国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属之
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赣县属之。同年析赣县地置平阳县(太康元年改名平固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赣县隶南康郡。
太康十年(289)县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贡区水东一带)。
东晋永和五年(349),郡、县治徙章贡二水之间(今赣州市区)。
南朝
刘宋改郡为国,赣县属南康国。
齐复南康郡,梁、陈因之。
陈时,赣县与南康县互易其名。大业元年(605)互复原名。
隋唐
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同年平固县归并赣县。至隋、唐,赣县均属虔州。
五代
杨吴属百胜军。南唐改昭信军。

开宝八年(975)复称州,赣县仍属虔州。
太平兴国七年(982)析赣县7个乡(原平固县地)置兴国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虔州为赣州,赣县属之。
元明清
元属赣州路。明、清属赣州府。
民国
民国先后属直隶省或属赣南道、第十一行政区、赣南专区及第九、第四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14日赣县解放,析赣州镇置赣州市,赣县先后属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
1969年7月县治由赣州市迁至梅林现址。
最佳旅游时间

春秋赏花踏青美食之旅(赏花,采摘野菜,游览寺庙祈福)

夏季清凉避暑美食之旅(户外,农庄休憩)


公交路线

京九铁路横贯赣县县境48公里,并设有3个火车站,其中设在县城的赣州东站是京九线上四大货运编组站之一,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在此接轨。

自驾路线

105国道、323国道呈十字型纵贯县境,西接赣粤高速公路,东接昌厦一级公路。

高速建有G45大广高速赣粤段、G76厦蓉高速瑞赣段,绕城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