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县是江西省鹰潭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辖11个乡镇、7个农垦场,土地面积932.8平方公里,人口38.5万。境内浙赣、皖赣铁路、320、206国道、梨温高速、景鹰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距上海、福州、温州等发达地区均在八小时经济圈内。人文荟萃,历史丰厚,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赋诗颂扬过的地方,近代文化旗手邹韬奋的故乡。
余江县成了医药和医疗器械、眼镜、铜材加工、雕刻、微型元件、轻工五金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余江是全国雕刻之乡,现有百余家雕刻企业,其中世界木雕大王张果喜创办的全国最大私营雕刻企业——江西果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日本客商誉为“天下雕刻第一家”。余江微型配件约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是江西最大微型元件生产基地,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余江分公司生产的夏天无片等十四个中药品种获国家中药品种二级保护,并拥有七个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眼镜工业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有眼镜生产作坊和销售协帮组织,余江眼镜的发源地——中童镇是闻名全国的“眼镜之乡”。
余江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东与鹰潭市月湖区、贵溪市接壤,南和金溪县相通,西界东乡县,北邻万年县、余干县。地处东经116°41′~117°09′,北纬28°04′~28°37′之间。南北长达75公里,东西宽28.65公里,最狭蜂腰地段仅17.5公里。地形——余江地势为南北高,逐渐向中部倾斜。以低丘岗地为主,南北有少量丘陵,中部为河谷平原。
余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为17.6℃,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5.2℃,七月平均气温29.3℃。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12℃,年极端最低气温—15.12℃。年平均降水量1788.8毫米,最多年份降水量2543.0毫米,最少年份降水量980.7毫米,其中4~6月份平均降水量844.8毫米,7~9月份平均降水量350.9毫米。平均年日照时数1739.4小时,无霜期258天。
余江县境在秦汉时为余汗县地,晋元康元年(291)始置晋兴县,后为兴安县,不久,撤县为晋兴乡,入余汗县,南朝陈元嘉年间(560~565)于晋兴县故地设置安仁县。属鄱阳郡,隋废,入余干县,仍为晋兴乡,直至宋端拱元年(988)才正式确立安仁县。
民国3年(1914),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而易名余江县。以境内有余水(信江)而得名。
1949年,本县解放,隶属贵溪专员公署领导,后又改隶上饶专员公署。
1983年隶属鹰潭市。区划人口 余江县辖黄庄、春涛、平定、杨溪、洪湖5乡,邓埠、锦江、画桥、潢溪、中童、马荃6镇,高公寨林场、水产场、大桥良种场、张公桥农场、塘潮源林场、青年农场、刘垦场7农垦场。共有23个居委会,116个行政村,1个管委会。
余江县旅游景点有马祖岩马祖岩,香炉峰,天鹅湖洪五湖 ,樟树谷,马岗岭英豪广场 ,果喜星宫,九龙峰 ,县衙门 ,财神庙, 孔庙古代书院, 安仁城垣,锦江天主教堂,韬奋故居, 金盘山, 吉泉峰, 锦北水库;全年均可游玩。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余江摇扶船: “摇扶船”源自北方“旱船” 余江县文化馆清楚记载着余江“摇扶船”的来历。余江“摇扶船”:明初,从北方传入余江县境内,是在“旱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后经几代民间艺人不断演练与改进,形成“摇扶船”现在的表演形式。每逢新春、元宵、庙会、端午、中秋、庆丰收都要进行表演,表达丰收后的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据了解,在表演时,女演员身居船中用绸带扣住船的两弦搁在肩上,手扶船的两边,船是用竹子制成的,船随女演员的舞步荡来荡去,就像在水中一样,过险滩、急流、在江河中穿梭,另外配有划桨的艄公和媒婆边演边唱,十分幽默。曲调主要为地方小调与赣剧小调,内容多为歌颂祖国和城乡新变化,主要是演员在“沿途的所闻所见 ”,同时,还有对自己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其中艄公为戏剧中的老生,妇女为正旦,媒婆则是彩旦了——这将是全剧中的精髓所在,诙谐幽默的气氛尽出于其口,妙语连珠逗得人捧腹大笑。
1.鹰潭 ——乘坐k3城际公交——余江县下车。
2.南昌长运汽车站直接乘坐“南昌——余江”大巴车,达终点下车即可。
南昌火车站乘坐k8714——余江火车站下车。
南昌市——南昌绕城高速——沪昆高速——余江县
鹰潭市——三川大道——沪瑞线——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