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岑巩县-概况
取消
岑巩县
简介
岑巩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位于东经108°20′~109°03′、北纬27°09′~27°32′之间,东接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南连黔东南州镇远县,西邻铜仁市石阡县,北抵铜仁市江口县、铜仁市。至黔东南州府凯里市154千米,距贵州省会贵阳市335千米。面积1486.5平方千米,辖7镇4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人民政府驻新兴经济开发区。境内居住着汉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18个民族,总人口22.79万人(2012年)。
岑巩盛产优质大米、水果、花生、油菜籽、茶叶、中药材、猪、牛、羊、鱼等农牧产品,其中地方名优特产思州绿茶、思州水晶米、思州文旦柚、思州桐油最负盛名。2012年,岑巩县生产总值217607万元。
著名景点有龙鳌河景区、马家寨景区
地理位置
岑巩县,位于东经108°20′~109°03′,北纬27°09′~27°32′之间,地处黔东南州东北角、贵州省东部,东接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南连黔东南州镇远县,西邻铜仁市石阡县,北抵铜仁市江口县、铜仁市。县人民政府驻新兴经济开发区。至黔东南州府凯里市154千米,距贵州省会贵阳市335千米。面积1486.5平方千米。
气候
岑巩县属亚热带温暖温润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特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历年平均气温15.7~17.1℃,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8℃(1977年1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气温39.5℃(2003年8月3日)。最低月均气温零下3.1℃(2008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4.8℃(198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30.7℃,最大日较差25.1℃(1969年4月9日)。
生长期年平均196天,无霜期年平均355天,最长达361天,最短为34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994小时,年总辐射89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0(一般为12月25日~次年1月8日)。
年平均降雨量在1142.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6天,最多达203天(1997年),最少为148天(1988年)。极端年最大雨量毫米1403.5(1997年),极端年最少雨量毫米1005.6(2001年),降雨量集中在每年5月~6月,6月最多。
历史文化
岑巩古名思州,春秋时期属楚,隶属黔中郡。
汉属武陵郡。
晋永嘉元年(307年),思州脱离中央王朝统治。
南北朝为“五溪蛮”地。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蛮师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574年),改为黔州。
隋开皇五年(585年),置清江郡清江县。十九年(599年),置巴东郡务川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羁縻思州。四年(621年),置务川。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八年(634年),置夜郎县,属巫州。天授元年(690年),改夜郎县为峨山县。长安四年(704年),以峨山、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为鹤州。二十年(732年),改鹤州为业州。天宣元年(742年),改为思州宁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思州。元和二年(807年),思州,奖州隶黔中道(其州、郡、县治地均在岑巩县境)。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番部长田恭内附,置思州郡,后改为务川城。
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沿江(边)史抚司,隶思州宣抚司。十四年(1277年),思州宣抚司隶湖广行省。十七年(1280年),改思州宣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司使。二十一年(1284年),裁思州宣抚司,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辖府、州、县及长官司。二十九年(1292年),改思州军民安抚司为思州军民宣抚司,隶湖广行省。泰定四年(1327年),思州宣慰司领思州宣抚司及镇远、黎平两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建立思南道都元帅府,思州始分为两部。二十五年(1365年),思州、思南均降于明,复置思州镇西等处宣慰司。
明初沿袭元代建制,洪武元年(1368年),分置思州、思南二宣慰司,辖24个长官司(县)。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两宣慰司,分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思南、镇远、铜仁、乌罗等8府,建立贵州布政司统辖。
清代仍设思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之为思州。民国二年(1913年9月),贵州民政长唐继尧请废府、州、厅制,改思州府为思县,隶黔中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呈报思县为岑巩县。岑巩县名从此始。
1949年11月9日,岑巩县解放,隶属中共铜仁地委。12月25日,改隶属中共镇远地委。
1956年,以31个小乡,分设31个管理工区。
1958年8月,岑巩县试办人民公社,遵照“政社合一”体制,宣布成立10个人民公社。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镇远、三穗、岑巩合并为镇远县,将全县10个人民公社,改为4个区级人民公社:岑巩人民公社、驾鳌人民公社、天马人民公社、龙田人民公社。
1961年8月18日,恢复岑巩县建制。开展整风整社,全县共4个区14个人民公社。
1963年2月21日,将14个人民公社调整为31个乡级人民公社,仍设4个区。分置黄河公社。
1968年,撤销思旸区、驾鳌区、天马区、龙田镇,将驾鳌公社、黄河公社并入水尾公社。全县置11个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分置思旸区和思旸镇及思旸乡、水尾区及水尾镇、天马区和天马镇及白岩坪乡、龙田区及龙田镇。
1988年4月,撤销思旸乡、白岩坪乡,撤区设思旸镇、水尾镇、天马镇、龙田镇。
2001年2月24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岑巩县城从思旸镇龙江村搬迁到新兴村。
2012年,辖6个乡1个民族乡,共11个乡镇和1个新兴开发区。下设6个居委会、3个社区、129个村,下辖1686个村民小组。[1-2] 
2013年,撤销岑巩县大有乡,设置大有镇,镇人民政府驻大有村。同意撤销岑巩县凯本乡,设置凯本镇,镇人民政府驻大寨村。
最佳旅游时间
1-12月
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