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北碚区-概况
取消
北碚区
简介
北碚区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处在重庆市西北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事先规划,逐步按计划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北碚区背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以浓郁的文化氛围、著名的风景名胜、雄厚的科技实力、秀丽的花园城区而名扬四方。
北碚区环境十分优美,空气环境质量已连续12年居重庆主城首位,Ⅱ级以上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长期保持在338天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16㎡,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8.68%。素有“嘉陵江畔明珠”、“重庆都市花园”的美誉。
北碚区东接渝北区,南连沙坪坝区,西界璧山区,北邻合川区,幅员面积754.19k㎡,管理5个街道、12个镇。2014年城市建成区面积49.88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77.09万人。
北碚区是市级风景旅游区、国家卫生城市、智力型清洁工业基地,西部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地理位置
北碚区位于东经106°18′14″至106°56′ 53″、北纬29°30′41″至30°11′21″,幅员面积754.21k㎡,东接渝北区,南连沙坪坝区,西界璧山区,北邻合川区。
气候
北碚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有春早、夏热、秋短、冬迟特征。最高气温44.3℃。最低气温-3.1℃,年平均气温18.2℃。
历史文化
据史料记载: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南齐时曾设东阳郡,清代为巴县之白碚镇。
民国五年(1916)设立江巴璧合特组峡防营。民国十二年(1923)改设峡防团务局。
1927年,著名民族实业家卢作孚出任峡防团务局局长,一方面继续加强地方治安秩序,一方面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建成了嘉陵江温泉公园(北温泉公园)、平民公园(北碚公园)、民众体育场(北碚体育场)、兼善中学、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国西部地区成立的第一家科学院)、北川铁路(四川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三峡染织工厂,天府煤矿(四川省最大的煤矿)等。并整修街道,发展贸易,治理险滩,疏通航道,到1936年北碚嘉陵江乡村建设实验区署成立时,北碚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教育文化相对发达的西部小城镇。卢作孚也成为建设北碚的奠基人,发展北碚的开拓者。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划江北、璧山、巴县的2镇3乡成立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为一等县设置。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由于北碚风景优美,距市区仅数十公里,并有嘉陵江水路和碚青公路可通,很快被确定为重要的迁建区。一时间,在北碚及其附近乡镇,迁入上百的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文化单位,云集了上千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北碚从此闻名遐迩,被人们称之为“陪都之陪都”、“小陪都”,北碚也成为大后方重要的文化区,当时北碚的夏坝,与市区的沙坪坝、江津的白沙坝及成都的华西坝并称为大后方的“文化四坝”。据1940年人口普查统计,实验区共有人口97349人,比1936年净增32065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适应战时北碚的发展形势,四川省政府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将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改设为北碚管理局,“照一等县设置,组织和权责与一般县政府相同”,隶属四川省政府领导,受第三区专员公署监督,至此,北碚列为正式行政区,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管理的加强,城市建设也加快了速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沟防洪、修建改建下水道,扩宽道路,陆续建成了中山、中正、林森等新路,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面貌大为改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市政基础、公共设施较为齐全、城市环境较为优美的卫星城镇,成为民国时期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一个典范。
抗日战争时期的北碚,不仅是大后方重要的文化区,而且也是陪都重庆的重要能源基地、纺织工业基地和一些重要事业的试验基地。据1945年统计,北碚有天府、宝源、华蓥、全济、复兴隆、三才生等大大小小60多座煤矿,专用煤码头7个,储煤坪130多座,煤炭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产原煤70多万吨。北碚生产的煤炭,通过嘉陵江“黄金水道”,上达南充、达县、遂宁等地,下抵重庆并经长江可达江津、泸州、宜宾、乐山等地,主要保证重庆地区兵工、纺织、机械、冶炼、航运、电力等1228家企业的70%的工业燃煤和近100万市民的民用煤的供应,是大后方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抗日战争爆发后,1930年建立的北碚三峡染织厂与内迁常州大成织布厂、汉口隆昌染厂合并,组成大明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占地32000平方米,厂房182间,设备230多台,其独自开发生产的大明蓝布,质优价廉,畅销西南。此外,还有西南麻织厂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工厂、私立协兴染织厂、重庆蜀华布厂北碚分厂、北碚黄桷棉织社等。抗战时期,北碚还被确定为国民政府地籍整理实验区、扶持自耕农示范区和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重庆北碚行政管理处,后更名为川东行署北碚管理处。1951年,建立川东行署北碚市,为川东人民行政公署首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夏季办公地点。1953年撤市改区,为重庆市第六区,为一等区。1955年,定名为重庆市北碚区。1995年,原江北县水土镇、静观镇等6镇2乡划入北碚。2004年,将原北温泉镇、龙凤桥镇、东阳镇改为北温泉街道、龙凤桥街道、东阳街道。2005年又将原金刀峡镇和偏岩镇合并为金刀峡镇,三圣镇和石坝镇合并为三圣镇。
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温和,适宜四季旅游!
公交路线
505路,506路,507路,507路定时环线,508路,510路,511路,517路,521路,521路定时环线,521路天府丽正专线,522 路,523路,525路,532路,535路,536路,538路,539路,551路,555路,556路,558路,560路城北,560路城 南,562路,562路定时环线,563路,566路,570路,582路,586路,587路,北碚-南坪专线,北碚至合川专线,北碚至江北机场专线, 北碚至育才学院高速专线,北碚至育才学院专线,北代草专线,北后专线,北柳金专线,北水专线,北土合专线,北土专线,九院通宵专线环线,通宵586路,通宵592路公交线路;
自驾路线
重庆 → 渝武高速 → 北碚/青木关/梅花山 → 双柏路 → 双元大道 →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