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紫阳县-概况
取消
紫阳县
紫阳印象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水之滨,南临四川,北依秦岭,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平叔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人。紫阳素有茶乡、歌乡、桔乡之称,这里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

紫阳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 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

历史文化

早在秦末汉初,紫阳先民就在汉水流域生存繁衍,汉水文化在这里从未断裂,而且影响很深。多移民所带来的文化融合和地域特色,决定了紫阳不仅有秦楚文化的沉淀,也有巴蜀文化的烙印。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紫阳民歌则有相当的封闭性,这封闭是地理环境造成的,这就使它保持了自己的纯洁性,避免了污染,以原生态的形式存在着。

紫阳属南北过渡地带,是“湖广填四川”移民迁徙的活动地和聚集地,文化融合性强、包容性大、积淀深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脉络清晰的紫阳文化旅游体系:茶文化、道教文化、民间音乐文化、富硒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弓笔石文化、板石文化、生态观光文化、会馆文化、遗址文化等。在这些文化序列中,弓笔石文化、板石文化具有世界意义,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山水文化等具有国家意义,其他文化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特色和代表性。

民俗文化

紫阳民歌: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汉族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汉族民歌中最具代表的曲种。它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是紫阳汉族劳动人民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专辑代表:樊光安《巴山汉水情》、合辑《紫阳茶歌》等,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茶山情》等。

风景名胜

陕南小武当——擂鼓台:是陕南著名道教圣地和旅游风景区,北瞰月河川道,南临汉江谷地;既有峻岭峡谷,又有高山阶地,既有尖峭嶙峋的千仞绝壁,又有姿态万千的山间溪流,森林茂密,绿树凌空,瀑布飞溅,云雾迷蒙。是广大游人的理想去处!

林苍翠,溪泉优美,自古有“陕南第一峰”、“陕南道教台”、“陕南小武当”之美誉。亦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擂鼓台森林公园,距离紫阳县城25公里,海拔800-1891米,面积585公顷,划分为东、南、西、北4大景区,有景点、景物52处。

紫阳茶山:来紫阳不上茶山,那不叫来紫阳,沿蜿蜒的公路向上走,满山茶树绿莹莹的绿眼般点缀,长长的茶带像一条条绿龙穿梭、缠绕在山间,间或有几间紫阳特有的石板房隐于茶山之中。举目远眺,只见周围山上云雾缭绕,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真乃仙境也!每当采茶的时间,就能看到采茶的姑娘,也能听到采茶的姑娘唱山歌了....

紫阳北五省会馆:坐落在紫阳县城西南10公里的瓦房店,最早建于清乾隆末年,今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中的壁画绘于清道光至同治年间,是我省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壁画。

本地美食

炕炕馍:层层涂拌花椒、盐、油汁,一面撒上芝麻,外炕内烤而成,层层酥脆,层层清香。

紫阳油糍:将面粉、黄豆粉、紫阳豆腐搅拌和匀油炸而成,吃时浇上淀粉醋蒜辣椒汁,口味酥脆麻辣,令人回味。

住宿推荐

紫阳汉安酒店:结合紫阳县的发展规划首创开展品质自助旅游接待、特色文化体验、专车接送等超值服务,以优雅的环境营造出尊贵的品味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并结合高品质的人性化服务,为宾客精心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家园。

汉安酒店门头照

汉安酒店客房有标准间、江景房、单间、商务间、套房等,客房装修融合了恒久精致与现代奢华,以亲情至上,品味感动的个性化服务,全景落地窗给您心旷神怡的感官冲击和心灵享受。

汉安酒店

当地特产

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新近开发出来的秦巴硒菇,集美味、保健、药疗于一体,2002年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并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证书,产品远销日本市场。

紫阳金钱橘:是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特产,紫阳金钱橘皮薄、籽少、香气浓郁、瓤嫩肉满、果汁丰盈、酸甜适度、口感细腻、回味绵长,其上乘的品质,其他橘类无可比拟,实乃橘中之珍品。

公交路线

从【西安】站乘坐k1032次列车,在【紫阳县】站下车即可。

自驾路线

西安市内出发,走包茂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岚紫路-S310-河堤路-桥沟路,到达目的地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