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黄陵县-概况
取消
黄陵县
简介

黄陵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24公里,南距古城西安165公里,辖6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全县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

黄陵人文资源浓厚。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位于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之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有“天下第一陵”之盛誉。黄陵县被命名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和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

黄陵县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地质储藏量27.3亿吨,是中国33个重点产煤县和陕西省四大煤田之一,具有埋藏浅、易开采、中灰、低硫、低碳、高发热量的特点,是优质化工、动力与生产用煤,矿区现已形成年生产能力2285万吨。

黄陵县是世界苹果最佳产区之一。全县苹果面积达20万亩,年产打23万吨以上,是陕西省苹果出口基地之一。

黄陵县地处陕北能源重化工区与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区交汇地带,包茂高速、210国道及西延、秦七铁路从横贯穿全境,交通条件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城市功能比较完善,人居环境优越。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跻身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

地理位置

黄陵县属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倾斜,分为西部梁峁、川道河谷、东部塬面三个地貌单元,平均海拔1200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沮河和葫芦河,属北洛河水系的两大支流。沮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年均流量2.3亿立方米,水库4座,总有效库容901万立方米,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



气候

黄陵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黄陵县年平均气温9.4℃,年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7℃,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零下4.5℃;年平均降水量596.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037.2毫米,最少年降水量306.0毫米,5到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4%,7、8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2%,暴雨出现在5到9月份,7、8两个月出现暴雨的次数占全年暴雨出现次数的90%,连阴雨大多出现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在3到10月份,5到8月份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次数占全年出现次数的88%;年平均风速3米/秒,盛行风向为西北和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2528.4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688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791小时,5月份日照时数为一年之中最多,平均为240小时,9月份最少15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72天。

黄陵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大风。其中危害最为严重是干旱,因降水年际和季节分配不匀,变率大,易发生春夏连旱和伏旱;其次是冰雹和暴雨,冰雹对果业和农业造成了很大的威协;另外,暴雨、突发的短时高强度降水和瞬时大风使局部地方发生洪涝灾害和风灾。

历史文化

唐时实行道、府、县三级行政制,武得二年(619)七月于中部县址设坊州,属关内道,治所置上城。同时将内部县恢复为中部县。天宝元年(742)改设中部县。十二年(753)十二月分宜君县西北部(今建庄川流域)设升平县。乾元元年(758)复改中部郡为坊州,治所设中部县。宝应元年(762)撤销升平县制,后复设,此时中部县制即袭魏、周、隋制。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坊州归后梁,治所仍设中部县。中部、升平、坊州如旧。宋,中部属永共军路,坊州治。金,仍袭宋制,建炎二年(1128)置京兆路与鄜延路,中部属鄜延路坊州辖。

元,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制度,至元二年(1265)废坊州,中部县改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延安路鄜州辖。明,改旧制省为布政司,路为府,中部仍称中部县,属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鄜州辖。建文四年(1402)由知县黄琮将中部县治置于隆坊,成化年间(1465—1487)将中部县治移于桥山下城。清,中部县属延安府鄜州辖,雍正三年(1725)废府,中部属陕西省西乾鄜道鄜州直隶州辖。

民国初,中部县属陕西省榆林道辖,废道后直属陕西省长公署辖。1936年“西安事变”后,以马塔、北长墙、高松树一线为界,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政府所辖,东为中部县属国民党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地。三十三年(1944)因轩辕黄帝陵寝所在,黄陵县呈请国民党政务院批准,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县治设上城。

1948年3月黄陵解放,5月成立了黄陵县人民政府,隶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领导。1950年5月整编后属延安专区领导,治所仍设上城,1953年冬始移下城(今址)。1958年12月黄陵、宜君合县,县治设桥山下城,仍称黄陵县。1961年10月黄陵、宜君又分设,县名未变,县治仍设下城。1968年9月改延安专员公署为延安地区行政公署,辖黄陵县至今。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4-10月,春夏秋为佳
风俗习惯

黄陵抬鼓”也称“龙鼓”,是具有鼓乐和鼓舞两种风格特点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是黄陵祭祀活动和秧歌社火中常用的大型打击乐舞。

“黄陵抬鼓”形式独特、特点明显,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其小抬鼓鼓面直径约45公分,鼓外形厚度约30公分,两根木棍横穿鼓梆,梢端系两条吊带,表演时两人同抬同打。中抬鼓鼓面直径约80公分、鼓外形厚度约50公分,装饰与小抬鼓相同,表演时两人抬一人打。大抬鼓鼓面直径约150公分、鼓外形厚度为100公分左右,表演时由16人抬三人打,三种鼓一起擂动,气势磅礴,有排山倒海之势。


公交路线
西安城东客运站乘坐前往黄陵汽车
自驾路线
西安出发——包茂高速公路——进入虎尾隧道——轩辕大道——高阳路——抵达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