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古称彝陵,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东连远安县、当阳,西邻秭归县、兴山,南抵枝江、长阳,北与保康接壤,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截至2010年,夷陵区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520186人,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
夷陵区是中国八大磷矿主产区之一、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磷矿保有储量7.8亿吨;石墨矿以品位高、鳞片大著称全国,花岗岩、石灰岩、镁橄榄石等非金属矿储量丰富。
夷陵区,地处东经110°51′8″~111°39′30″,北纬30°32′33″~31°28′30″,东连远安县、当阳,西邻秭归县、兴山,南抵枝江、长阳,北与保康接壤,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
夷陵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南一面临向平原,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高度相差悬殊。西北部山地的地形切割较剧,山巓密布,沟溪纵横。夷陵区东南部丘陵区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其中西陵峡河谷区27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3%。
夷陵区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夷陵区春季气温变幅大,冷暖交替频繁,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气候日变化大,中午炎热,早晚较凉爽,大旱时昼夜不回凉,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常有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秋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再次交替,降温快,少雨多晴、天高气爽;冬季气温下降快,干燥少雨雪。
夷陵区是巴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区境古属荆州之域。秦将白起所烧的”夷陵”,就是今宜昌市区的古称。公元前278年”夷陵”地名始见于史,表明夷陵见诸于史至2010年已达2288年之久。周初为夔国地。楚成王三十八年(前634)楚灭夔,乃归于楚并为其西疆边防要地。”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
元宵民俗展演活动,当地民间艺人传承发展的采莲船、扭秧歌等民间文艺节目精彩呈现,太平溪镇共传承发展舞龙、舞狮、地花鼓、采莲船、莲湘舞、腰鼓舞等民间舞蹈艺种11个,全镇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民间文化特色,常年选送民间舞蹈节目参加“广场文化”表演,并开展民间舞蹈进学校、进社区活动,让民间舞蹈走上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