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西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武夷山脉的最南端,龙 岩市 最西端。东邻福建省上杭县,西接江西省寻乌县、会昌县,南连广东省蕉岭县、平远县,北靠福建省长汀县,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
武平县是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中国粤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县”、“第三批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是国家和省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是“全国生态旅游大县”。
武平县为低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274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沟壑纵横,山脉连绵,最高峰梁山顶,海拔1538米,西北部多高山,东南部多宽广的平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
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降雨量为1450—2200毫米。河流属汀江、梅江、赣江水系,全县大小河流200多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条。
武平处于北纬24°47′~25°29′,南距南海180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降雨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四季分明,夏长冬短。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度相差很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区域气候差别较大,各地四季的开始与持续时间长短也有差异。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春季要推迟3~5天,秋季要缩短2~3天。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平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10月,成立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府,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2月撤销杭武县,武东、武北划归武平县。1935年,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后,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逐步停止活动。
1949年5月,武平县县长练平宣布起义,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武平分会,不久,国民党残部窜扰并盘踞武平;同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收复武平;11月7日成立武平县人民政府,建国后,武平先后隶属福建省第八专员公暑、龙岩专区、龙岩地区、龙岩市。
四级皆宜。
武平系客家聚居地,有世界独特的“百家姓镇”姓氏文化,有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和何仙姑构成的“仙佛文化”,还有“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神奇民俗绝技。
每逢农历正月廿六日(今年是3月4日,周五),武平万安乡的上圳、下圳村家家户户都要买鱼斫肉,蒸糕做馃,迎亲聚友,过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俗称“剥皮公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