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渝北区-概况
取消
渝北区
简介
渝北区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处在重庆市西北部,是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撤销原江北县建制基础上设立的新区。
渝北区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连北碚区、合川区,北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幅员面积1452.03k㎡。截至2015年8月6日,渝北区辖19个街道、11个镇,常住人口150.35万人。
渝北区境内主要有统景温泉城、张关溶洞、玉峰山、华望山森林公园、碧津公园、巴渝民俗文化村、恐龙化石展览馆等景点。
地理位置
渝北区位于重庆主城北部,地跨东经106°27'30"-106°57'58"、北纬29°34'45"-30°07'22"之间。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连北碚、合川区,北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幅员面积1452.03k㎡。
气候
渝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319天。
历史文化
渝北区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氏族社会,即有土著居民在境内居住,县境在周代属巴国,秦汉至西晋属巴郡江州县。
东晋时,属枳县。南北朝时期,并入巴县。
隋唐,属渝州。
宋代,先后属渝州、恭州、重庆府。
明代,为巴县江北镇。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置江北厅,史称“江巴分治”,属重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江北厅为江北县,江北县从此得名,属四川省川东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后属江津专区。1976年1月归重庆市管辖,1995年撤江北县建渝北区。
最佳旅游时间
渝北区四季皆宜旅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左右。
风俗习惯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
公交路线
610路 621路 622路
自驾路线
重庆→人民路→北区路→黄花园立交桥→渝鲁大道→五童立交→内环快速路→东环互通→机场路→机场立交桥→渝航路→双凤路→义学路→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