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巴南区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处在重庆市西南部,东与涪陵、南川接壤,南与綦江相连,西与江津、九龙坡、大渡口毗邻,北与南岸、江北、渝北、长寿交界。
巴南区前身是历史名邑巴县,商代时巴人就在此立国建都。1994年12月撤县建区,成立巴南区。
截止2013年底,巴南区辖8个街道、14个镇,幅员面积1834.23k㎡。2010年,巴南区常住人口为918692人。
巴南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鱼洞乌皮樱桃、五布柚等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南温泉、东温泉、圣灯山国家森林等景区景点。
地理位置
巴南区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处在重庆市西南部,东与涪陵、南川接壤,南与綦江相连,西与江津、九龙坡、大渡口毗邻,北与南岸、江北、渝北、长寿交界。
气候
巴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年日均气温18.7℃,极值气温-1℃-40.8℃;总降水量10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7月;雾期60-90天,日照1100-1300小时;无霜期在300天以上。
历史文化
西周至战国,属巴国地。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隶于巴郡。
南北朝,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改垫江县为巴县,并废枳县入于巴县,属楚州巴郡。
隋代,属渝州巴郡。
唐朝,属渝州南平郡。
宋代,先后属渝州、恭州、重庆府。
元朝,属重庆路。
明清时期,属重庆府。
民国初期,由重庆蜀军政府直辖;民国2年(1912年)属川东道(后改为东川道);民国17年(1928年)属四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川东区巴县专区,后属璧山专区,1951年1月改属重庆市,1953年2月划属四川省江津专区,1958年11月重新隶属于重庆市。1994年12月,撤县设区,为重庆主城九区之一。
最佳旅游时间
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年适宜旅游。
风俗习惯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吹打乐演奏都是有着较长历史渊源的山区乡土风情和传统文化习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植于广大山民中,不断继承、发掘、创新的民间吹打乐形成了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特点,成为山区农村崛起的民间音乐力量。
接龙民间吹打乐被誉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特点:品种多样、曲调丰富、师传乐班、流派纷呈。1991年接龙成立了民间吹打乐协会,时有会员500余人;1996年接龙镇成立了民间吹乐艺术团。1991年底,重庆市文化局命名接龙地区为“民间吹乐之乡”。在2000年3月重庆市文化局、重庆晚报等单位通过群众投票和专家评议的方式,评出的“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专指巴南区接龙镇和万盛区金桥乡的民间吹打乐。
公交路线
898路
自驾路线
重庆→人民路→北区路→黄花园立交桥→石黄隧道→石板坡立交桥→江南大道→学府大道→渝南大道→龙海大道→龙洲大道→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