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嘉鱼县-概况
取消
嘉鱼县
简介

嘉鱼县古名沙阳堡,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得名,是湖北省咸宁市下辖县,位于东经113°39′-114°22′,北纬29°48′-30°19′,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与武汉接壤、南同赤壁市毗邻、东距咸宁市区40公里、西与洪湖市隔江相望。

嘉鱼县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开发区,是湖北省有名的蔬菜之乡、螃蟹之乡、回鱼之乡、黄金之乡,获“湖北省绿化模范县”称号。

地理位置

嘉鱼县位于东经113°39′-114°22′,北纬29°48′-30°19′,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与武汉接壤,离武汉仅80公里,南同赤壁市毗邻,东距咸宁市区40公里,西与洪湖市隔江相望。

嘉鱼县境全长85公里,宽5.7—17.9公里,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5平方公里。

气候

嘉鱼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平原与丘岗气候亦无明显区别。

全县年平均气温17.0℃。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4.5℃,极端最低气温-12℃;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29.2℃,极端最高气温40.2℃。无霜期初日3月13—16日,终日11月16—28日,全年无霜期249-262天。因受幕阜山脉的阻隔,冬、春季冷暖气流交汇于长江流域,冬季气温下降慢、早春回温快,农业界限温度(稳定通过5℃的持续期)平均初日在2月27日,终日在12月10日,具有一些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的气候特点。

历史文化

嘉鱼县始建于西晋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厚,蕴藏着南宋文化、三国文化、呜嘟文化、说唱文化、鱼文化等特色文化遗产。

南宋文化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岳飞奉命征杨么,驻守县城,立望楼,又在蜀山就赤壁之战时刘备驻扎处筑城驻兵,时人称军寨、营盘,后称岳公城。同年五月一日,岳飞进驻岳州黄榜,留存岳公城遗址。岳公城为椭圆形,长40米,宽82米,周长137米。嘉鱼人民为了纪念岳飞,在三湖连江风景区修建一座岳公亭。

三国文化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十日,曹操军遇周瑜军于赤壁江上一战而退还江北乌林后,周瑜军逐与其对峙,驻于江南陆口(今嘉鱼县陆溪镇)、界石至高铁岭龟湖山一线,刘备军驻扎于白云山至蜀山一线。周瑜以陆口为大本营,在赤壁山建有烽火台。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周瑜病逝后,孙权以鲁肃为汉昌太守,领周瑜军驻陆口,至吴赤乌二年(239年),相继有吕蒙、陆逊、潘璋、吕岱等领兵驻扎陆口。陆口为东吴重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三国文化成为楚文化中主流文化,成为嘉鱼县旅游文化的代表。

呜嘟文化

呜嘟文化,是嘉鱼特色文化中的一面旗帜,20年前,呜嘟还只是流传于牌洲地区的一种泥哨,牧童们用它消愁解闷、呼牛唤羊。县文化主管部门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将呜嘟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类民间乐器加以研制、使其走上文艺舞台,使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大放异彩。

说唱文化

牌洲说唱这一曲艺曲种的形式,是嘉鱼发展特色文化的又一成果。牌洲说唱,均为方言,演出人数为2-8人,自操小鼓、锣、小锣、小钹,一人说,数人接,一人唱,数人和,说唱一段,响一段乐器,音乐点子以《十样锦》为基调,内容集中,节奏明快,音乐性强,很受群众欢迎。早在1993年,牌洲说唱《姑嫂俩》就被介绍到海外,在东南亚一带广受欢迎。这一特色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鱼文化

“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古老的诗经,赋予嘉鱼不老的美名。嘉鱼盛产鲜鱼,因而也繁衍出鲜活的“鱼文化”。嘉鱼的鱼文化源远流长。南唐保太十一年(公元953年),皇帝南巡经此地,尝到了当地渔民进贡的鱼,连声赞道:“佳鱼,佳鱼!”嘉鱼,由此得名。嘉鱼人民世世代代以水为伴,以鱼为亲。在茶庵新区,新建的城雕展示出“双鱼戏珠“的雄姿,鱼,成为嘉鱼精神的图腾;鱼文化,成为嘉鱼特色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最佳旅游时间

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适宜旅游。

风俗习惯

嘉鱼的鱼圆、鱼糕,已成为荆楚饮食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一个湖乡之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嘉鱼人跟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嘉鱼人以聪明灵活著称,无不与食鱼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千百年来,嘉鱼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鱼”文化。它是“南有嘉鱼”的灵魂!这一文化现象以其淳朴浓厚的民风民俗展现了嘉鱼独特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