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历史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镇远县隶属黔东南州,距离州府凯里市190公里,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是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界湖南新晃,南邻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市的石阡,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5度,年最高气温39度,年最低气温-1.9度,年平均日照时数1128小时,年平均风速1.3米/秒,年均降水量为1062.7毫米,每年四月进入雨季,十月下旬雨季结束,雨季降雨约占全年降雨的84%,五至六月为雨量集中时段。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 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泛称“荆蛮”。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为镇远之名的开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改沿边溪洞招讨司为总管府,至正二年(公元1365年)为府,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为州,永乐十一年(公元1412年)为镇远府,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革镇远州,弘治十一年(公元1446年)置镇远县,隶镇远府,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改镇远卫,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将卫并入县,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省县,以其地为府直辖,1913年恢复置县。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 据《贵州通志》392页载:“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镇远之名始于此。
1、镇远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坐火车前往最为方便,火车站设在县城内,从火车站到古城区约三公里。在镇远古城内一般步行游览古镇即可,但去往著名的古建筑群和舞阳河需要乘坐汽车前往。2、贵阳---贵定---福泉---(贵新高速转沪昆高速)麻江--凯里--(沪昆高速转思剑高速)岑松--镇远。
从贵阳龙里、凯里方向的贵新高速(也就是兰海高速),到麻江县转凯麻高速(就是昆沪高速),然后到剑河县的岑松镇转沿榕高速。这路线是全程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