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黎川县-概况
取消
黎川县
简介

黎川县,江西省抚州市下辖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武夷山脉中段西麓。黎川县与福建省光泽、邵武、泰宁、建宁四县及同属抚州的南城、南丰、资溪三县毗邻,福银高速公路和向莆铁路穿境而过,是由赣入闽的东大门之一。黎川县面积1728平方公里,辖6镇、8乡、1个垦殖场,截至2017年1月,黎川县总人口25万人(多为汉族江右民系),通用抚州赣语。 自然分布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被称为“百越之地”。 战国时期属楚国所辖境。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个郡,

黎川属九江郡。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在豫章郡辖下,划建南城县,黎川为南城县辖地。 

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 南城西北境置临汝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豫章郡另置临川郡,又分南城县另置南丰县、东兴县和永城县。而东兴、永城两县范围,正是今黎川地域,该两县当时与原所属县南城一起,均隶属临川郡。此为黎川第一次建县。 

两晋南北朝均沿三国时期吴国建制 ,置历时322年。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罢临川郡,置抚州,省南丰、永城、东兴复入南城。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抚州复称临川郡,南城属焉。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黎川地域复建制东兴、永城二县,隶属抚州(唐改郡为州,临川郡改为主州,郡治:临川。);此为黎川第二次建县。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东兴、永城二县再次被撤,并入南城县。

五代时期先属杨行密的吴政权,后属李昇的南唐政权。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南唐以南城置建武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改建武军为建昌军。 

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从安抚使李纲,转运使逢汝霖、徐霖奏析南城东南五乡(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五乡)置新城县。宋高宗赵构准奏,同年3月25日下达建县,县治设黎滩镇,故新城县别称黎川,属建昌军管辖。此为黎川第三次建县。

元初仍宋制,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建昌军为路,新城县县属建昌路管辖。 

明太祖壬寅(公元1362年)二月,改建昌路为肇昌府,九月改称建昌府,新城县属建昌府管辖。

明正德七年(公元1513年),黎滩镇始筑城墙,初筑土垣,周围938丈,高8尺;次年,增高2尺,内外砌以石;为时二年竣工。 

清顺治二年乙酉(公元1645年),七月大师定建昌新城归附,十月闽郑彩据新城。

丙戌(公元1646年)复定新城仍为县属建昌府。 

清朝时期,县建置没变,仍属建昌府管辖。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废府及直隶州,县衙门改称县公署。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全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县,原建昌府各县隶属豫章道。

当时,全国实行统一定名,因江西、河北、浙江、贵州等四省都有新城县,故江西省的新城县奉命改称黎川县。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黎川县直属省辖。此时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江西省划为十三个区,黎川县属区治设于南城县的第七区管辖。 

1931年6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黎川,建立了红色政权——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隶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年7月21日,红军根据战略需要主动撤出黎川。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江西省划为13个行政区,黎川县属第八行政区管辖。当时区治仍设南城县。 

1932年10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进入黎川,解放黎川全境。 1932年12月,成立了黎川县革命委员会,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省。 

1933年5月上旬,苏区闽赣省成立,黎川隶属闽赣。 

1933年7月至1934年2月,在黎川与福建的光泽县、邵武县(当时均属闽赣省)交界地区设立过东方县 1934年1月至7月,又在黎川与福建的泰宁、建宁两县(当时亦属闽赣省)交界地区成立过黎南县。该两县均属闽赣省所辖。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江西省的13个行政区改划为8个行政区,黎川属区治设南城县的第七行政区管辖。 

1949年7月20日,黎川县建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机构——黎川县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

黎川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东南部,地处武夷山西麓,抚河上游。

黎川县面积1728平方公里,东与福建省的光泽县、邵武市毗邻,南与福建省的泰宁、建宁二县紧靠,西同本省的南丰县接壤,北同本省的南城、资溪二县相依。

风景名胜

会仙峰

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峰,为核心保护区, 是珍稀动植物的乐土。科考人员在会仙峰上发现多种珍贵的动植物,如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古老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香果树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九年十一月(公元1636年11月)在会仙峰上下来回考察四次,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对会仙峰写下“自过脊至会仙,望之甚近,而连逾四峰皆峭削,其下乱壑纵横,汇水成潭,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会仙绝顶,则东界大山俱出其下,为大山寥绝处。”此后,历朝公卿大夫和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游览,留下许多诗句佳作。

 钟贤古村

今为中田村位于黎川县西部,距县城约15公里,宋朝开始建村。该村过去因为四周皆山,中间为农田,故名为“中田”。

但在明清时期,特别是在清代,村中陈鲁两姓人家人才辈出,通过科举考试,考取举人、进士100多人,加上村中有条龙安河流过,两岸山水风光秀丽,该村因“钟灵毓秀,贤才辈出”而远近闻名,故称“钟贤”。

 新丰桥

建于明代弘治 年间(公元1504年)。史料记载:此桥行旅如云,黄尘掩日,这座桥带动了两条重要商业街:黎河北岸的南津街以及南岸的篁竹街。它是县城沟通德胜直至福建的建宁、泰宁等县的重要纽带。

风俗人情

跳黄狮

是黎川农村春节时的一种民间文化,和其他的舞狮、舞龙不同,其表演过程综合了傩舞、舞狮、武术和杂技等许多动作,曾经在该县龙安镇等乡镇广泛流传。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种种原因这门民间艺术突然中断,在农村基本看不到它的踪影,几十年过去,跳黄狮无人问津  。 

赶庙会

农村墟镇仍流行庙会,一般在农历7-8月间进行,并藉此进行物资交流和亲友聚会,有的还组织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