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万载县-概况
取消
万载县
简介

万载县,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锦江上游,峰顶山以北,东邻上高县、宜丰县,南接袁州区,西连湖南省的浏阳市,北毗铜鼓县。万载县境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1719.63平方公里。

历史

万载殷商时属吴。 战国初(公元前473年)属越。 公元前333年属楚。

秦时归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豫章郡,设建成县,万载为建成属地。

西汉末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建成县改为多聚县,万载属多聚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豫章郡,复置建成县,万载仍归属建成。

元世祖初年,万载县属袁州总管府(归湖南行省管辖)。

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州为路,万载县隶袁州路,属江西行省。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万载县仍隶袁州府。 清代沿明制。

 辛亥革命后,万载县属江西军政府管辖。民国3年(1914年),全省划为四道,万载县属庐陵道。

15年废道,各县直属省管辖。

21年划全省为13行政区,万载县属第八行政区管辖。24年缩改全省为八行政区,万载县属第二行政区管辖。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万载县大部分地方为红色苏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属于湘鄂赣省管辖。

1952年9月改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又改属宜春专区,1968年2月至1985年底宜春专区改宜春地区,万载县属宜春地区。

 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万载县属宜春市。

气候
万载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对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也较为有利。但也常出现一些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不利气候因素,如春季低温、阴雨,初夏小满寒、盛夏洪涝和干热风,夏秋干旱,秋季寒露风和烂秋天气以及冬季寒潮所带来的冰雪、霜冻天气等。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的影响,万载县在气温等要素值的变化上略有反映。
交通

县城距江西省南昌昌北国际机场185公里,距湖南省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68公里,距宜春明月山机场42公里,距沪昆铁路(“浙赣线”)的宜春火车站39公里,距沪瑞(“昌金段”)高速公路26公里。

320国道和“湘赣”、“芳万”两条省道穿境而过。

旅游名胜

谢灵运墓

坐落于县城东北康乐里泉村12组莲花形山,距县城约2公里。

 谢灵运墓为土封墓,墓前立有谢氏后裔刻立的麻石质墓碑。

碑文曰:“合族嗣孙某某立始祖谢公讳灵运字公义墓光绪七年春月重修。”

谢灵运归葬何处说法不一,但万载谢灵运墓为全国唯一仅存有碑之实墓,且万载为谢灵运世袭封爵地,又有其族谱准确记载,其墓应为可信。

但是否确系谢灵运肉身墓,尚有待考证。

城隍庙

城隍庙 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丞冯厚礼以红巾刘仁旧居改建,座落在康乐街道龙河东岸集贤坊(今仿古街),后屡建屡毁;

该寺坐北朝南,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五进大殿,青墙灰瓦,雕梁画栋;

庙内有方形石柱17对,木柱20对,配以鼓形基座,柱正面有阳刻楹联十数副。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左右对称。

革命烈士纪念馆

万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经省政府批准公布的省级烈士建筑保护单位。

全馆占地6亩,座落于县城沿河东路128号。

1995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年9月,投资12万多元装修了该馆门面和扩建了店面,

通过装修、扩建,该馆黑色的花岗岩馆面,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金光灿烂的馆标及对联,相互对应辉映,

把整个烈士馆的临街门面装点得更加雄伟、庄严,

展示了老区党政和群众对褒扬和慰藉革命先烈的心愿,再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