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花鼓戏是中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同治年间,是远安民歌、民舞和方言的统一,在鄂西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湖北省11个稀有剧种之一,被誉为远安的文化名片。远安花鼓戏唱腔丰富、优美,可分主腔和彩腔两大类。主腔有陶腔、汉腔、南腔、四平,远安花鼓戏以三小戏居多(小生、小旦、小丑),传统剧目丰富,已整理出168个,其代表作有《打补丁》、《村长县官》、《吴大系列》等。2007年,“远安花鼓戏”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安花鼓戏《吴大挖塘》
荣获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艺奖”优秀作品奖
远安县花鼓剧团、传习所送戏下乡惠民演出
走进徐家庄村展演远安花鼓戏《打补丁》
杨盼盼(左一)饰“三癞子”,张仙(右一)饰“干妹子”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当代昆剧院展演远安花鼓戏《吴大拜年》
“吴大”扮演者徐华强演出前化妆
《吴大拜年》是远安花鼓戏传统经典剧目,既是一出诙谐喜剧,也是一出小丑小旦表演见功夫的小戏。该戏讲述了憨厚呆板的汉子吴大在妻子的调教下,学习拜年礼节,到岳父家中拜年,按照所学礼节刻板教条行事,与岳母对话的问答中都对错了部位,引起观众捧腹大笑,该剧目生活气息浓郁,表演生动幽默、唱腔丰富优美,增添了舞台演出效果。
2011年8月,该剧获湖北省地方戏曲演员比赛二等奖。2019年8月,花鼓戏《吴大拜年》参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走上全国舞台。
花鼓戏《吴大擦鞋》讲述了在市井街头,擦鞋个体户吴大与卖鱼小贩刘凤娇不慎相撞摔倒,本性老实但常吃亏的吴大决定“碰瓷”耍赖一回,用挎鞋箱子的红绳子拴住了刘凤娇的手,但善良机智的刘凤娇却以送鱼缓和关系,不料吴大曾因误食死鱼而长期过敏,而当年卖鱼的恰是刘凤娇的丈夫,矛盾冲突加剧,通过沟通了解,双方都意识到“好坏善恶终有报,向上向善是正道”的可贵,同时随着误会的消除,已离异的吴大和丧夫的刘凤娇解开了心结,有意“缝补裂痕人心暖,擦亮人生向未来”。该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通过小人物的悲欢故事反映现实矛盾,体现了“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吴大开门》以平民视角取材,通过一扇门,两个人进进出出不断纠缠,表现了当今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生活状态,劝导人们打开心灵之门,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关爱和沟通,让人世间多一点美好与和谐。
《吴大挖塘》是一部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远安花鼓小戏。讲述了一位基层村民组长吴大积极响应省委号召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简称“三万”)活动精神,积极帮扶他人,了解到原女友莲花家庭困难,便利用夜晚帮助莲花家整修堰塘,不料其泼辣老婆吴嫂跟踪而至,为消除误会,吴大假装“梦游”状态,在真真假假之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仅说服教育了妻子,化解了矛盾,而且夫妻合力把塘挖,水到渠成乐农家,达到了温情和谐发展的效果,作品体现了政治、艺术、生活的高度统一。2012年,该剧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2015年,荣获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艺奖”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