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鲤鱼灯是江西省吉安县固江镇的一种古老的民俗舞蹈,流传于固江镇棚下村的鲤鱼灯是优秀的、原生态的民间灯彩艺术之一。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演出,历史上的"鲤鱼灯"以其精美的艺术,吸引着广大群众,为维系泸水河沿岸从赣南移民而来的各个"棚下村"人之间的友好亲情关系以及促进与当地人之间的交往并最终实现双方的融合作过积极有益的贡献。鲤鱼灯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
所属地区: 江西 · 吉安 · 吉安县
文化遗产名称:吉安鲤鱼灯
遗产编号:Ⅲ-19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吉安市吉安县
遗产级别: 省
据传,鲤鱼灯习俗发源于田心村发源。田心村群山环抱,中间有一个盆地,当地群众称之为“九鲤落潭”,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五谷丰登,盛产荔枝、青梅。于是每年春节,当地农民舞鲤鱼灯以庆来年丰收,有“年年有余”之意味。除了鲤鱼灯之外,还有虾、蟹青蛙等灯式,煞是好看。
组成表演的是1只外表庄严、昂扬,内心十分慈爱的鳌鱼,9只活泼灵敏的金丝鲤鱼和1只天真、淘气的小虾。它们亲密地团结在一起,互相咬着尾巴前进,为的是要到达幸福美好的境地——龙门。
在前进征途中,它们有时迷失方向,有时遇上敌人乌贼的侵犯,但在鳌鱼的带领下,它们敢于拼搏,一往无前,终于在漆黑的夜晚走向了光明。
动作结构有16个花节: 鳌鱼进场、鲤鱼出洞、单拆篾塔、双拆篾塔、斜拆篾塔、双斜拆篾塔、三盏球、漂带、上水翻潭、劈柴、寻食、跳龙门、穿龙门、积塔、团龙、咬尾
鲤鱼灯的主题思想积极向上,艺术形象生动优美,抓住水的特性和鱼、虾的生活特征,非常细腻地创编了绚丽多姿的舞蹈动作:时而来回游动,时而上下翻滚;一会儿是嬉戏虾鱼,一会儿鱼跃虾腾,构成了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把生活真实和艺术创造融为一体,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鳌鱼、鲤鱼、虾的制作:以竹篾为主要材料,编扎好外形框架,以前用皮纸糊壳,内点蜡烛,现改用纱布蒙壳,通体层层迭迭贴上片片鱼鳞,内装电池、灯泡照明,形体小巧,头尾活动。舞时,舞灯人穿青色衣服,用脚尖走碎步,观众只见鲤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似鲤鱼又不拘泥于鲤鱼,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唢呐曲牌和打击乐,气氛十分红火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