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县濒临鄱阳湖,有着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其中渔民鸬鹚捕鱼独树一帜。鄱阳湖余干渔民“鸬鹚捕鱼”习俗,迄今有几千年的历史。鄱阳湖畔余干渔民养鸬鹚捕鱼,是古时一直到近代,余干内河渔民主要捕鱼方式之一。鄱阳湖渔民鸬鹚捕鱼习俗是渔民原始渔业生产遗风的残存, 鸬鹚又名鱼鹰,水老鸦。有的称做“哇子”,或者是“捕鱼鹳”,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渔民以歌代令的鸬鹚号子,有不同的调子和不同的节奏。外人听来仅有“喔呵呵依唷呵呵”而无歌词的鸬鹚号子,其实是表示捕捉不同的鱼类及作业时的不同“指令”。
余干如今还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渔村,当地渔民捕鱼有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首先把农历正月十八日定为“出船日”,这天清晨要烧香点烛、焚纸钱、放鞭炮、备斋饭、敬天地,以祈求出船顺利。其次要记住“忌捕日”,农历正月十六日和五月初六日为忌捕日,即便家中鸬鹚没有鱼吃,也只得花钱去买,不能出捕。忌捕日又俗称“送阴船日”,如勉强出船会碰撞“阴船”,招来不幸。第三,渔民非常讲究“阴礼”。渔民外出捕鱼期间,无论远近,农历正月十一日一定要赶回家,因为第二天(正月十二日)为“接阴船日”,每户必须备斋饭、香纸、蜡烛、鞭炮,集中到“香火堂”接阴船,意为“阴阳一体礼当先”。第四,开潭祭祀。渔民开潭捕鱼前,须焚香化纸放鞭炮,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一敬天地,二敬河神,三敬庙神,以求人吉利、鱼丰收。第五,出船捕鱼的渔民有许多“言行忌讳”,如船翻身要说“调边”(调面),筷子叫“摇手”,鞋子不能翻放,碗不能倒置,睡觉不能俯卧,早上不能吃蛋,在船上要盘脚坐,不能吊脚坐等。
中国文人的渔樵文化,有不少来源于传统的渔业生产习俗,鸬鹚捕鱼习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鸬鹚捕鱼是人和自然的完美杰作,鸬鹚捕鱼是我国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与之相应形成的种种风俗习惯在当地渔民中也世代相传,鸬鹚捕鱼习俗是中华渔樵文化中的一个有特色的重要内容。
在鄱阳湖建立渔民“鸬鹚捕鱼”保护区,在鄱阳湖划出一定的水域,这个水域禁止其他捕鱼活动,包括环保也要跟上,不但让鸬鹚捕鱼成为渔民的生财之道,还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成果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让这一水乡特色习俗成为鄱阳湖畔永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