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营村位于西安城南秦岭脚下,11公里的神禾塬畔, 水之滨,唐时属皇家园林,现被称为“西安的后花园”,是有名的鼓乐之乡。
何家营鼓乐是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个大型器乐乐种,它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仍然相当完整的保存着传统的曲目、曲牌、乐器、曲谱及演奏形式。它的乐器分为旋律乐器和节奏乐器两大类,共计二十多种。它的演奏形式主要有行乐与坐乐两种。今形成了僧、道、俗三个不同的流派。乐谱仍然沿用宋代的俗字谱,又叫半字谱。
何家营鼓乐在演奏风格上,既具有宫廷音乐典雅清幽的色彩,又有民间音乐质朴浑厚的特点。在传承方式上,仍然严格沿用古老的“工尺谱”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
鼓乐是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代发展、衍变、积累形成的,它们继承了唐宋以来各代的传统,保存了唐宋大曲的音乐痕迹;保存了唐宋以来各代音乐家加工、改编的乐曲与新作;保存了隋唐以后的古老民歌,可说是一部活的音乐发展史,也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瑰丽的文化遗产。被世界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5年,文化部将西安鼓乐列入中国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并列入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5年,何家营村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民间自办的音乐陈列馆,该馆院内有两座大殿,前一座取名“南塘轩”是乐社平常排练和接待来宾的地方.后一座为陈列馆.陈列展出了丰富的鼓乐资料,有唐开元五年乐谱“复制件”以及各乐社流传下来的演奏曲谱,曲目之多数以千计,陈列的乐器有笛、笙、管、以及鼓、锣、铙、钹等二十余种.还有乐社演出活动以及对外交流的珍贵的照片资料. 40多年来,这里从未间断过音乐家的足迹,先后接待过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几十个国家的友好团体和音乐学者。为中外学者和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现在仍然存活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