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钟沟花馍历史悠久,是西安市长安区鸣犊地区特有的一种面食艺术礼品。它是民间的四时八节,贺生吊死,婚丧乔迁等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样物件,人们也称其为礼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长安传统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据史书载:汉朝时,由于石磨已广泛应用,蒸制的面食也随之流行于全国各地,馍雏形而出,当时统称为“饼”。饼即“蒸饼”,宋人称为“饮饼”,今天我们称馍或者馒头,是流行于黄河流域麦产区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经过几百年来花馍制作的发展和长期经验的积累,吊钟沟人对花馍的制作创造出一套独特的工序,从选料磨面到花馍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料(小麦)、磨面、和面、发面、揉面、醒面、造型、上锅,封锅、烧火,出锅、窖藏、点染等二十多道步骤。
它是老百姓以面团的可塑性为基础,结合传统民间观念创造出来的一种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的造型艺术,它源自最普通的农民之手,质朴大方而没有丝毫矫揉造作。鸣犊花馍以制作工艺独特,使得可口筋道、麦香味厚、纹理层次分明,馍味绵长,既可观赏,又能食用。受到人们推崇赞誉。长期食用可增强体质,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