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饭会,也叫十月会。广泛流传于西安市长安区沣河和高冠河周边地区,包括滦镇街办、东大街办、五星街办,涉及70多个自然村。每年农历9月23日开始,农历11月13日结束,每村有各自的过会日期,会期一天。过会时家家都有“搭蒸饭”及娘家给新婚女子“追花糕”的习俗。在外工作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话分别的思念之情,互相传讲所遇的奇闻趣事,有的村还上演大戏,自乐班也粉墨登台,好不热闹。
会日前天早上开始泡米 、泡豆子、荷叶。早饭过后人们开始在院子筛米,捡豆。完毕后,又开始割肉买菜。在村中心十字路口,集中了四面八方的菜农前来卖菜,热闹非凡像市场一样。为会日当天款待亲朋做准备。
当天下午,将泡好的大米 、豆子均匀搅拌,放到筛子进行备用,根据锅的大小添水,添好水以后给锅里放一小块瓦当片,用来检测锅里面有没有水。然后把坓壁放到锅中,铺上荷叶把泡好的米到在上面,用筷子预留几个出气孔,盖上锅盖 ,用麻袋捂上锅盖,在放一块大石头。就可以开始蒸饭了,在蒸饭期间炼大油,煮大料水,为盘饭准备。饭蒸到四个小时就可以盘饭,盘饭基本在晚饭过后。盘饭所需的瓦翁人们相互借用,往往在盘饭的时候:“一家盘饭,多家观看”人们相互询问饭的颜色,软硬。完后又开始上锅蒸上一个小时。到第二天早上再把锅烧热,等待亲朋好友共同品尝。
最热闹的景象就是拔花糕,一大清早人们就在门口等着新媳妇娘家的花糕。主人用担子担着一副花糕。再拿上六个枣糕、副食。花糕到了以后后面跟着一大群娃娃,追前跟后悄悄摘下一个萝卜花。要是谁家结婚后一直没有孩子,早早等在路边拔下了石榴馍沾沾喜气。遇见年长的则停下来,一人摘下萝卜花,夸其漂亮。谁家的花糕抢的快主人越高兴,显示出了娘家作糕的手巧心细,婆家人自然高兴。
下午,主人再摆上三个凉菜、六个热菜、自家酿制的黄酒。与亲朋好友一起品尝,拉拉家常,询问今年的收成。饭后再给亲朋好友用荷叶包一点蒸饭带回,古会方算结束。
蒸饭古会农村之间以亲戚关系为纽带,以秋后看忙慰问为依托,使乡村之间有了相互融合与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为构建和谐乡村奠定了基础。同时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以自己特殊环境形成了服务地方文化的小传统,乡民的文化生活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