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人解缙不仅是明代第一才子、古代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者,还是个美食家。他的美食之所以能闻名后世,有一味不可或缺的佐料,那就是人文情怀。
“解缙豆花”以鲜、柔、白、细著称,因解缙而得名。吉安市烹饪协会会长黄承远告诉记者,“当地人每年在祭祀古代名人解缙时,总会制作出美味的豆花来纪念他。这道佳肴也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古人为后人所做的贡献。”
因明代大才子解缙而得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除了能解决人们的温饱,给人鲜美的口感享受之外,还蕴藏着人文情怀,使人陶醉其中。
吉安的很多美食中就蕴含着深深的人文情怀,最为著名的要属打着解缙招牌的“解缙豆花”。吉水人解缙不仅是明代第一才子、古代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者,还是个美食家。他的美食之所以能闻名后世,有一味不可或缺的佐料,那就是人文情怀。
“解缙豆花”以鲜、柔、白、细著称,因解缙而得名。吉安市烹饪协会会长黄承远告诉记者,“当地人每年在祭祀古代名人解缙时,总会制作出美味的豆花来纪念他。这道佳肴也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古人为后人所做的贡献。”
一朝偶得皇帝心
一跃龙门成御菜
“解缙豆花”作为江西特色菜之一,是吉水县最出名的佳肴,也是一道流传已久的名菜,不仅色美味香、鲜嫩可口,还有着一个源远流长的典故。 相传,永乐帝曾取笑解缙矮小,但解缙智答:“我虽矮小,可家父却是一个肩挑日月,手转乾坤之人。”原来,解缙父亲是做豆腐的,“肩挑日月”是指他每日起早贪黑,“手转乾坤”则是指他用磨盘磨豆腐,磨盘很像太极阴阳图。因为做出的豆腐要用于售卖,不舍得自己吃,所以一般都吃豆渣。一天,解缙吩咐御厨,以磨完豆腐剩下的豆渣为原料,按照吉水地道的做法,做出了一道豆花给永乐皇帝品尝。永乐皇帝吃后感叹道:“白如雪、细如纱、柔如棉、鲜甜可口,此乃人间极品。”
从此,永乐皇帝隔三差五就要御厨做豆花给他吃,“解缙豆花”因此闻名天下,并流传至今,真可谓“一朝偶得皇帝心,一跃龙门成御菜”。
讲究火候
入口即化
不难看出,所谓的“解缙豆花”就是我们常吃的豆花,但缘何这样普通的食材却能赢得皇帝的欢心?这还要归功于吉水本地独特的制作技巧。
记者了解到,豆类食品大体可分为豆浆、豆腐脑、豆花、豆腐、豆腐干等,按制作火候而分类,豆花处于中间,胆水去得太快太多则成为豆腐,反之则成为豆腐脑。 “‘解缙豆花’选用的是上等黄豆,采用最传统的石墨方式磨制,在现今人们大多用机器制作豆花的时代,这种原始的豆花制作方式反而最能保留黄豆的原味。由此制作出的豆花看似细嫩,实则绵扎,且入口即化,绝无残渣。”黄承远告诉记者。
据黄承远介绍,“解缙豆花”的主要特色是选料精细,注重火候,并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突出鲜香,偏重口感,爽而不腻。在质感上讲究烂、嫩;在原料上,大多都是选用当地的土特产,故其地方特色浓厚。
“‘解缙豆花’的制作技巧彰显着吉水人的性格,做事有度、严谨得体,这样的文化底蕴也是当地所独有的。”吉安市餐饮协会会长刘才春如是说。
被评为名贵佳肴
外地游客必吃美食
生活在井冈山下的江西吉水人好吃,也会吃,尤其喜欢吃风味特色菜肴。吉水的大街小巷荟萃了本地特色的风味美食,不但品种多,且做工精细,风味独特。“解缙豆花”看似普通,实际上它曾被评为名贵佳肴,至今仍吸引着众多顾客争相品尝。 说到“解缙豆花”的影响力,刘才春兴奋地告诉记者:“外地人到吉水,一定要吃这道菜,游客们对这道菜的兴趣特别大,因为很多人没有吃过这种豆花。‘解缙豆花’是不脱浆的,口感细腻,游客的反响也很好。”
除了到吉水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外,外地游客要么购买当地土特产烟熏豆腐干、吉水冬酒,要么在餐馆里品尝“解缙豆花”。据当地一家餐馆的老板介绍,每年五一、国庆、春节等节假日,都会有不少游客特意到吉水品尝“解缙豆花”,旅游旺季时,每天甚至要卖十几大锅嫩豆花。
吉水县一家酒店的负责人周女士向记者介绍,制作“解缙豆花”的豆腐余渣与普通的豆渣有一定的区别,全都是制作“解缙豆花”的老师傅专门定制的,不脱浆水,以保证豆花润滑爽口,与日常那种无浆豆渣的粗糙涩口有很大区别。因此,“解缙豆花”才能以优质的口感在众多地方豆花中独树一帜。
影响力逐步扩大
再续百年豆花传奇
记者从吉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了解到,近年来,“解缙豆花”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为当地的旅游文化做出了不小贡献。当地政府充分挖掘“解缙豆花”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加快旅游餐饮产业发展步伐,力求再续“解缙豆花”数百年的兴旺传奇。
“深入到‘解缙豆花’制作工艺人当中,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制作经验,既能进一步保护‘解缙豆花’的古老技艺,又能促进‘解缙豆花’从单户生产转向合作经营,共同提高‘解缙豆花’的制作工艺。”刘才春介绍说。
近年来,到吉水观光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使得该地特有的美食佳肴“解缙豆花”进一步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解缙豆花”以悠久的传承历史、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青睐。